在小学教学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林碧翠
[导读] 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
        林碧翠
        惠东县黄埠盐洲中心小学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家庭都富裕了起来,而很多小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富裕起来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有求必应,非常的溺爱。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了一些问题,而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究了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性
        引言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班主任必须将德育工作作为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强调学生的思想启蒙,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方向,做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路人。
        1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对于小学生的日常教学,班主任需要对自身教育观念加以转变,将学生理论学习与素质教育两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只有将两者间的关系协调好,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和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小学班主任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以重视,教育学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谦让,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礼貌,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除此之外,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增强班风方面的建设工作,发挥班级干部相关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参加到班风建设之中,把班级制度、目标等确认下来,这样能够使学生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2实施多元化的德育评价
        在小学学生德育工作评价中,需要实施多元化的德育评价;首先,需要设立德育实践评价、德育课程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模式。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德育课程属于实现国家教育德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标准,在考核德育课程质量的时候,能够全面掌握小学生的道德水平、认知水平,同时也要不断纠正、完善小学生的认知偏差、道德偏差。在小学德育实践汇总,德育实践属于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需要了解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德育习惯,从而指导小学生形成终身性质的优质德育品质。在农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评价中,需要把德育课程评价作为主要模式,把德育实践评价作为辅助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同时,还需要细致划分小学学生德育评价内容。第一,在制定德育评价内容过程中,一定要多多询问小学生的观点,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让小学生占据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为之后的德育活动开展奠定稳固的基础。第二,需要在遵循德育大纲标准的情况下,注重德育发展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每一个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来制定德育评价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小学学生德育工作评价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3爱是平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其性格多变,比较敏感,急需教师的关注和尊重,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让小学生更有效的接受德育教育。此外,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且会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成长在非常良好的环境中。如果老师想让学生学会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好孩子。教师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就必须对自己这样要求。

自己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学生就要按时到校,认真上课。那么教师也要同样要求自己,认真备课上课,每一天的每一节课都不能迟到,准时到达班级为学生认真授课。如果教师自己不能够做到准时准点到班级上课,那么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学生知道老师承诺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同样会受到惩罚。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能感受到平等的师生关系,觉得自己和老师的地位一样的高,就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通过生活实践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性,仅靠理论说教是无法有效得到德育教育的目标的。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应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形式的教育,学生是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的,但是如果要是把理论知识和学生身边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促使学生更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先给他们讲授一些爱国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可以带领他们去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历史博物馆中可请博物馆内的讲解人员,给学生讲解博物馆中的一些重要的物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来历,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水壶、红缨枪等物品,经过讲解学生就会对这些物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把这些物品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让他们去了解现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去了解革命先烈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进而使学生的心底产生油然而生的敬意。这样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就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5爱是微笑—利用微笑艺术开展德育工作
        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比如,让学生去学习大树、花儿或者鸟儿等知识,学生一瞬间就可以掌握到关键信息,并去执行。然而,类似德育这类的抽象事物,学生的理解学习就会比较困难。如果教师不能找到适合有效的方法去开展教学,那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为学生探索创造出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合理地把乏味的课堂教学与栩栩如生的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去感悟教学内容并主动积极地学习德育知识。一个每天把微笑戴在脸上的老师一定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因为小学生直观的视觉看到的就是微笑,那么他的心灵也会随你一起微笑。当学生“犯错”以后,自己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够正确的时候,他垂头耷耳的样子多么的让人难过,这个时候他们见到你的微笑,他一定会释然,然后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刚才做的事,从而改正。例如,班级的一位学生不小心损坏了同学的物品,那位同学放声大哭,其他同学起哄说都是因为他损害了她心爱的物品,所以她很伤心的哭了。班主任在认真了解情况后,要找两位学生亲切交谈,及时抚平学生的心灵的创伤。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能责怪学生损坏了同学的物品,而应该跟他交流,让他说出事情的经过。而且一定要微笑面对他,因为他不是故意损坏同学的物品,事情发生了他也很内疚,同学因为此事哭了他就更慌张了,而且周围的同学还在指责他。
        结语
        总而言之,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引领,用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用自己的耐心恒心爱心教育学生,助力学生成长,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海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23):164.
        [2]赵雨晨.优化班级管理,深化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索[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03):8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