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云
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学管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就业为导向,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着重从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矩意识、礼仪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逐步具备适应职场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 学生管理;就业;责任感;安全意识;礼仪
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精英教育,重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尖端型科研人才,其发展主要在于学术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是强调理论培养。高职院校是大众教育,重点培养职业型技术应用人才,其发展主要在于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达到“适需对应”的平衡,培养目标是强调技能培养,侧重培养学生能力。时代发展至今天,在人才的供需市场上,高职生的竞争力不比本科生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职生的就业率超过本科生和研究生,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故能快速适应职场,即“来之能干”。鉴于以上特点,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也要与职场接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准职场人,将职场需要的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同时考虑高职生思想政治观念比较薄弱,存在着政治热情不高、自信心不足和自律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進行初探。
一、根植于内心的责任感
对多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不只看重学历、技能等硬实力,更注重一些软实力,而责任感就排在用人单位对人才软实力考量的首位。鉴于以上情况,结合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特点,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干部设置上,每个班级设置“一正八副”,“一正”即班长;“八副”分别为副班长兼学习委员、副班长兼生活委员、副班长兼体育委员、副班长兼文艺委员、副班长兼实训委员、副班长兼团支书、副班长兼组织委员、副班长兼宣传委员,看似只是称呼变得冗长,实质是责任的担当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习委员一职,从职务名称上便能看出主管工作范畴——学习,每名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即可,而在前面加上“副班长”,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能从新的职务名称上解读出主管工作范畴之外的责任担当,即协助班长处理其他日常工作。班长出现问题时能以大局为重,及时冲上去补台。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践行责任没有“空窗期”,这就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场人对责任的勇于担当。
二、无需提醒的安全意识
职场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直接关系到生与死,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我们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理念。企业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细胞,只有抓好安全生产、保一方平安,才能促进社会大环境的稳定,进而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有“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山”的意识,班级干部在“一正八副”的设置基础上,让九名学生干部同时兼任寝室长,每晚执行“零报告”制度。
“零报告”即每晚由寝室长将寝室成员的归寝情况及其他动态情况报给班长,班长将班级的情况整体汇总后上报辅导员,有情况报,无异常情况也要报。在上报信息里,安全放在首位。日复一日重复统计、上报的过程,就是点滴之间对每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形成无需提醒的安全意识。职场中安全意识往往比安全技能更重要,因为有良好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才不至于出现违章、违规、心存侥幸等最终酿成事故的结局,才能谈未来在职场的发展。
三、以约束为基础的自由
高职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学生们希望离开老师的视线,获得“自由”。学生们口中的“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生们认为最能获得自由的途径——请假,学生请假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学生请假即学生离开学校,这就变成学生管理工作的盲区、隐患区。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无视公司制度、自由散漫的人认识不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讲法治就必然要对人们的有些行为有所约束。职场人想要获得自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放弃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为了成功,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去获得自由。
四、转化为竞争力的礼仪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企业员工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有助于完善和维护职场人的职业形象,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事业蒸蒸日上,做一个成功职场人。成功的职业生涯并不意味着职场人要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职场技巧,用一种恰当合理方式与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职场中获胜。为了学生未来在职场的顺利,在学生的礼仪方面由原来的管理变成现在的影响,由抽象的名词变成生动的故事,最后延伸至具体的准则。让学生从妆容到着装、从站立行走到待人接物等,讲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和学生们共同制定准则。从原来的执行难、推广难,变为学生们对礼仪准则实施的竞争意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礼节有度,自然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为进入职场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礼仪也会增强职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大家都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难,如果把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管”上,那就是难上加难。将侧重点变“管”为“理”,将引导的方向放在高职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上。借“就业”东风,顺势引导,必然事半功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必将让学生有能力、有实力进入并快速适应职场。
参考文献:
[1]常劲松.探究新常态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就业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
[2]张传伟.“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0,5(17)
[3]熊澤宇.面对就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农家参谋,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