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华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 161000
班级是学校管理落实的基础单位,每个班级是否能够有效实现管理取决于班主任的策略与方法。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肩负着与家长、学校沟通的桥梁任务,如何能在完成来自于家长和学校的工作同时,顺利完美的完成繁琐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们一直苦苦探索的课题。管理的有效性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策略的运用原则
1、遵循学生成长阶段特征原则。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成长阶段往往出现独立思维、自我意识,渴望证明自己,上进心极强甚至出现极端状况。为此,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平台和空间发挥他们这样的阶段特性,抓住成长关键期,开发学生的相应能力。情绪的不稳定状况也是时有发生,抗拒心理、叛逆心理、自卑心理、迷茫心理以及虚荣心理等等时常发生在他们身上。由此,班级的管理方法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阶段特征,注重人文管理,针对性管理,情感引导以及特殊案例管理。
2、遵循教育学规律原则。
根据教育学规律,教育要有顺序性,所以管理上循序渐进特别有必要。教育还要有阶段性,所以,在管理目标的设定上要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再到远期目标的实现。教育因为具有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管理上就要抓住关键期并因材施教。
3、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原则。
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服从参与管理,才能扩大管理的影响,由此实现管理的有效实施。
4、遵循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管理的原则应该对于班级具有普遍适应性,确保没有特例学生被主观或是客观的排除在外。同时管理也要突出科学性,运用科学规律规范学生,循序渐进,班级管理是一项日常且漫长的事物,实践中始终遵循科学规律往往收效不错。
二、管理策略的具体运用
1、全员激励与自主参与相结合。
无论是在大型活动还是在日常积分管理上,都要突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相互带动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发挥其所擅长,挖掘学生潜能。这对于学生成年以后的发展,甚至是融入社会,做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公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管结合,正面引导。
作为学生阶段的孩子认知面有限,行为能力有偏差,犯错在所难免,管理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各项行为能力。
因此,在管理策略上既要注重管,更要注重教,以耐性和耐力引导学生成长。
3、管理目标切实可行。
实际操作中的班级管理形形色色,创造性不断。这就迫使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绞尽脑汁,力求管理方式新颖独特有特点,这就往往忽视了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不合实际的目标终究会导致管理策略的破产、半途而废或是不了了之。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延续,还是独特创意的开发,都应该以务实和可实施性为落脚点。在班级管理计划上,就要多次预设,预估到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并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
4、管理方式要宽严有据,不可掺杂主观随意性。
严格,是指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管理制度的标准要统一不随意变动,这是管理执行的最起码准则。在指导思想上,严格要求;在学生行为上,严格纪律;面对违纪,严格态度。
宽容,是指对待学生,要有宽容的度量;对待学生犯错,要有宽容的处理。
总之,宽严相济,合理运用管理方法,才能实现规范学生行为和态度,纠正其错误的目的。
5、重视班委会的构建,突出班级领导力。
学生间的模范和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同龄人间的相互影响也大大高于教师和家长的单方面教育。因此,严格挑选班级的班委会成员,并使其发挥班级的带动作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管理成效。
6、抓住学校、班集体的活动契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独木难成林。管理的实施对象是全班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个人的人,更是集体的人,社会的人。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凝聚力,管理实施将会有效的作用到整个班级,也就是说,形成班级风气及核心凝聚力,对于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7、重视管理中的思想构建与沟通。
首先,是要有效利用班会,构建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学习、生活的态度,解答人生的困惑,明确人生的意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其次,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策,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要做当代有觉悟和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通过报刊、新闻、讲座、时事报到等多种方式拓展学生了解外界的途径,学于当下,经世致用。
再次,加强日常的思想沟通,与学生谈心是常规工作,和家长也要积极沟通,多角度,多渠道的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思想,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落实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模式,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式,对班级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关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关乎班级秩序、班级风气和班级的凝聚力;更关乎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落实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就要从班级管理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