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爱国情怀,创新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穆洪剑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革命老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穆洪剑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150001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革命老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日常德育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行为特点,注重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热爱祖国,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怀;小学德育教育;渗透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是以思想、政治、道德、权利、心理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并使之达到要求。将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相连,对教育训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爱国主义思想对学校德育的渗透入手,分析了学校德育的现状。
        1明确教育理念
        小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德育应从小学教育开始,全面展开。本文对爱国情怀下,创新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将爱国情怀融入学科教学、加强班主任素质建设、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等,从而提高小学教学的爱国情怀。
        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弄清楚教育学的概念,即教师永远是教育的领导者,不能干预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通过日常行为教学,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空洞的思想来灌输和洗脑,这样一方面洗脑会破坏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洗脑虽是一种常规的道德教育,却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不能强迫学生经常背诵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能不能背诵这些价值观,是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
        2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教育标准应从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向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自觉抛弃传统教育观念,用优质教育代替传统教育,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塑造,使学生形成德智美劳并重的社会生活。为此,教师应根据小学德育原则,在承认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进入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从内心感受祖国,拥护祖国。
        2.1召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号召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小学教师应通过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教育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了解爱国主义对我们人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自己的表现来认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透过爱国班会,让教师在保持学生爱国精神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老师可以在周一在教室传授学生们爱国精神,给学生讲林其才的感人事迹,学生能看相关学习录像,教师应努力将这些爱国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2渗透爱国、爱党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党性教育;日常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教师还特别注意教材的介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理想,以及爱国爱党的思想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德育中,教师要负起责任,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精神支柱的原因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把课堂作为日常教学的主渠道,通过课堂产生正能量。例如,专业教师可以抓住课堂教育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如在教学中介绍家乡,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大致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爱国主义的教育氛围,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加深学生的情感。
        2.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时,应做到情理相融,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关注学生的爱国情感。老师既要用道德说服学生,又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升华爱国精神。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星期一的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的来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利用星期一的摇旗仪式,提醒学生牢记校训和校风,继承红色文化基因,树立爱国心,认真学习,勇于担当,班主任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从小处着手,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深入,取得更大的进步。
        2.4组织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活动
        在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推定历史名人"等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认识,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技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校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报还可以积极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某些主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荣誉与成就感,学习精神更加昂扬。
        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积极模仿的主体,教师应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建设,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日常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对学生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的要求,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落实德育工作,使德育之花在学生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1]俞玮.爱国于心践于行——小学德育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3):5-6.
        [2]王强.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6):268.
        [3]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2020,(1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