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单宝丽
[导读] 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
        单宝丽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二小学    164100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小学课堂教学秩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维护,为此,教师要探索高效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一种倡导积极取向、研究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能够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极心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引言: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研究结论,积极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成果能够应用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降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不同思想理念,指导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中所凸显的缺陷,解决棘手的教育问题,切实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潜在内能
人自身潜在的内在能力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也主张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发掘固定且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使得生产、学习活动能够高效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日常小学班级管理中也要积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列发展[1]。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多为基础性知识,部分学生在掌握表浅的基础知识后便不想再深入的探究,将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相关的事物之上。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潜在内能,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例如,开展诗词朗诵大会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通过参加朗诵、背诵等环节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开展数学速算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开展英语话剧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潜在内能被充分激发,思维得到锻炼,身心素质也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其反映的是学生对待当前幸福与否、过去满足与否、未来乐观与否的积极体验。所以,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有成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大喜大悲情绪有较差的控制力,常常会因为情绪的失控而给教师带来棘手的教育问题,例如,在课间休息时间,两名学生因为小问题而大打出手,一名学生嚎啕大哭,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教师此时则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安抚两名学生的情绪,课后分别对学生开展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两名学生对当前彼此的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回忆过去二人的友谊,展望未来的友情发展,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并教育学生合理的管控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或过悲,更不能影响其他学生。
        三、塑造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有助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以高效的策略解决难题。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感,有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可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3]。
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各有不同,存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现象,学生在以上不同家庭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容易产生偏激思维和畸形的意识,存在很大的教育隐患,如果教育不当则不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在教学管理中根据具体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定期开展家访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为学生塑造积极人格,切实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营造积极教育环境
和谐的小学课堂教学秩序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维护,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教师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积极教育环境的影响,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打造健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身心素质高效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规律也各具特点,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占据学习优势后排挤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现象,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下,课堂秩序也被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学生在得不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后干脆放纵自我,随波逐流,此举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教学实施,更不利于班级管理。教师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横向、纵向学习能力发展,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消除学习“歧视”思想,成立以各学科课代表为主力的学习帮扶小组,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水平,积极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正确的学习风气,注重班风班貌建设,营造积极教育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量与工作压力。通过运用激发学生潜在内能、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塑造学生积极人格、营造积极教育环境等等手段,与学生共同建设班级精神文明,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解决凸显的棘手教育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越.网络背景下小学班级柔性管理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1:223-225.
[2]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77.
[3]李正容,邹非.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
理),2017,10: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