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衡旭
[导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理念、新思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衡旭
        凤阳县永安小学  安徽凤阳  233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理念、新思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说教形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人课堂教学,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网络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
        课改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和教学方式,推进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科教育思想的改革,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巨大的推进力量。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可以直观展现课程中的抽象内容,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网络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现今的思政课课堂要进行创新、教师教学要用心。据调查所知,被调研学校的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需要革新。
        (二)专业教师队伍人数不足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党组织书记陈宝生也曾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主动性。笔者所调研的彭水某中学在教师队伍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师人数不足,导致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班级达到超饱和状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教学,容易导致宽泛而不精,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教师人数不足,跨专业教学导致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缺乏。因为专业教师队伍人数不足,而教学班级又较多,因此任命其它科目教师跨专业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没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仅仅依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过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且会增长教师惰性,出现应付教学任务现象。
        (三)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思想却并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脑海,很多教育者仍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观念陈旧、方法落后。
二、在网络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对挑战的举措
        (一)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
        在此阶段下,要对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课本教案之中抽离出来,多了解当下的互联网技术,经过细心揣摩就会从新技术之中找到教学的灵感,制作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教学手法要在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下进行,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新颖而忘记了教学的初衷。教师还要注意手法的多元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把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学习材料展现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这就给学生了解材料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和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
        (二)利利用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是辅助中学生了解、学习和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种很好的现代化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留出时间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为相对枯燥的课堂营造活跃、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中学生对道德与法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这节知识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教师在网络上寻找一段与本节知识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放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和学生一起探讨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营造轻松独特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独特关系。
        (三)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书面作业情况和考试的笔试成绩。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情操和教养单靠一张试卷和一个成绩是无法全面体现出来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开展综合素质测评。通过网络技术判断学生学习水平,推送适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资料,跟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利用网络学生互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之后,在网络上给学生发放自我评级测试试卷。通过系统跟踪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开展多主体评级体系,以此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三、网络时代辅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的理论和观点性文章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死板,加之抽象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疲倦、厌烦感。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可以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直观展示、创造情境等形式,把单一的课本内容和板书以图片、影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教学资源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非常局限。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丰富的网络资源灵活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受课本的局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拓展教学资源的时候,不能盲目拓展,而是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需求来进行筛选,选择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内容,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三)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以往利用课本和板书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平铺在学生眼前,教师补充的内容具有局限性,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可以把丰富的教学材料和重点通过链接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播放在PPT上,教师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直接将内容呈现出来,节省了教学时间,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拓展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现代信息教育教学理念,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J].名师在线,2019(33):89-90.
[2]崔雪梅,杨柳青青,钟永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65-66.
[3]王蕾.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71-72.
[4]刘海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5]谢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2):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