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芝
(宜昌英杰学校,湖北 宜昌443003)
摘要:歌曲是生动的,音乐是美妙的,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意识,荡涤人的情怀,振奋人心,使人变得积极乐观。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课,也应该是快乐而富有灵动色彩的,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通过一些元素,譬如游戏、图画和道具等,来渲染趣味氛围,让教学情境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这个问题,本文展开了关于快乐音乐教学的探讨,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课堂氛围
大量的教育实践研究证明,其实人先天的智力水平差别是非常小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之所以会出现后天的学习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的影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学生感觉音乐课乐趣横生,学习兴趣就更浓,学习效果就好,而当学生感觉音乐课枯燥无味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自然是相反的。所以,作为教育的领航者,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快乐的教学方法,让音乐寓教于乐,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下面就是笔者的一点粗浅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一、结合流行音乐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能够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的人,一定会在学习中有一番认识和突破。这便直接明确了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意义。当前,现代化的生活氛围,使得孩子们可以轻松通过各个媒体途径,如电台频道、电视频道和手机软件等接触到一些音乐文化,有的歌曲非常符合儿童的定位,歌词浅显易懂,曲风欢快活泼,故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歌唱、舞蹈的模仿之风,如相关的儿歌:《小跳蛙》、《小宝贝》、《两只老虎爱跳舞》等,这些歌曲在手机的一些视频直播平台,如快手、抖音和B站等迅速走红,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为这些歌曲加入一些新的舞蹈动作,如在播放歌曲《小跳蛙》时,就可以模仿青蛙的样子,张开嘴巴吐吐舌头、伸出双掌,跟随头部左右摆动,以及做跳跃的动作等,这些都可以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来导入一些乐理和声乐知识,就更加切合时宜。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让声乐训练更有趣
音乐教学,声乐训练不可或缺。而声乐训练中,唱谱一直是一个比较令学生头痛的事情,很多学生虽然被给予了自由练习唱谱的时间,但被教师随机点名后,站起来依旧嘟嘟囔囔的唱不出来,由此形成了师生都尴尬的教育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视听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前将整首歌曲的谱子录入电脑中,并添加上我们教师的人声示范,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单击鼠标,曲谱就会以从左向右依次改变文字颜色的方式凸出显示,并播放出教师的人声示范音频,这样相对于传统的看图识谱、唱谱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声乐示范模式,更容易让音乐课灵动起来,而学生敢于跟随教师的节奏而学习演唱,久而久之,教师自然可以看到声乐训练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教学指导人民音乐出版社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逐句演唱 ,之后,在学生熟练演唱曲谱的基础上,教师再来启发学生自主尝试歌词演唱,随机挑选学生公开演唱,教师予以点评,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堂,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学有效性更高。
三、结合游戏教学模式,为音乐课注入趣味
小学生平时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更可以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试着组织和实施一些音乐教学游戏,比如,“双簧”游戏,游戏的过程是两个人结合,一名学生在前,另外一名学生在后,前面的学生听后面的学生说话,只保留口型而不发出声音,为了更滑稽一些,可以做一些夸张、搞怪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歌曲时,曾组织过一次,孩子们的准备很丰富,动作挺夸张,比如,后面的同学在演唱,“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时,前面的同学就用手比划海浪一波又一波拍打沙滩的动作,而演唱“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歌词时,前面的同学则用心的去模仿老人颤颤巍巍走路的样子,赢得全班同学的一片热烈掌声,这就是学生在游戏中的机智表现,也是寓教于乐的体现。
此外,能够用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音乐课堂小游戏还远远不止于此,类似的探索空间游戏、抛绣球游戏、模仿游戏和传递包裹等游戏,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予以启发,以便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四、结合器乐教学训练,培养学生演奏兴趣
为了趣味、生动和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道具,音乐教材中涉及的乐器,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技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比如,手鼓、腰鼓、架子鼓、口风琴、手风琴、竖笛、小号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乐器,一般在音乐器材室都是可以获取的。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晓,每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演奏方法,以及演奏出的特殊音色,所以,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和不设计划的实施器乐教学,那么,每位学生手持自己喜欢的乐器,胡乱演奏,到最后课堂学习只能是乱做一气。
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而保留器乐教学的活泼性、趣味性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歌曲,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器乐教学方案,如让学生形成器乐演奏小组,开展小组之间的演奏比赛,促使小学生在竞争中探索、发现、思考乐器的使用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演奏训练和比赛中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外,脱离了教师指导和监督的器乐教学也是不行的,但我们所倡导的指导和监督,并非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亲身感知,分别派发乐器给学生,让学生动用灵活的双手,配合活跃的大脑,寻找自己认为舒服的演奏方法,如此教学模式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样还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思考的能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一种教育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希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因为孩子们的快乐,也是我们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针对如何构建趣味课堂,实施快乐教育,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稍具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建议,希望可以对各位同仁起到一定帮助,让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更加深入,也让音乐教学策略日益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李云.基于“审美与快乐”式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41-142.
[2]谢晓梅.让音符跳出课本——小学音乐课程快乐教学的组织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0(10):42-46.
[3]曲俊丽.“游戏”音乐 快乐教学[J].吉林教育,2020(Z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