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策浅谈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王瑞敏
[导读] 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对学生的情感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瑞敏
        山西省平定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摘要: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对学生的情感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认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的旋律,体会音乐的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音乐,可以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高中生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使用动人的音乐抒发内心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教育;音乐教学;对策
        引言
        情感教育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特征。兴趣性特征指的是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望,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成功性特征指学生在学习或日常与人交往中获得成功或满足等积极体验,进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而成功性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审美性指教育过程并不限于知识的单纯传递和获得,而已经上升为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师生双方主动投入并相互吸引将其本质力量现实化。创造性主要对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学生、班级、学段甚至每一个课堂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开发和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所具有的丰富情感性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升华和延伸。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获得情感体验。这不仅能让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还会使音乐中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进行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首先需改变错误的教学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教学。如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视域、思想深度以及对音乐的喜好来选择教学内容,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另外,在备课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等各项学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以情育人,树立人生价值观
        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带给人的价值观也不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寻找有积极意义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不同时代的音乐心声,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对人生态度的不同表达。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情感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营造情感教育情境,激起内在情感
        情境教学法在情感教育实践当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在音乐教学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深刻感悟与体会音乐艺术的平台,增强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热情,并影响学生的不同感官,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品味感受,促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当中产生更大的激情。在营造情感教育情境时,教师要做好对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现音乐作品,为学生品味情感打下基础。
        4、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学习环境之中。

情境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情感教育变得具体形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形象化的音乐形象,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定,可以采取舞蹈或者是表演等形式,创设相应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音乐环境之中能够投入自己的情感,将内心的情感和音乐表演结合起来,用心感受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就像是在学习《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具有民族特性的舞蹈,让学生感受草原民族所具有的特征,还可以从歌曲入手,分析草原上一些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民族的传统习俗,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了解民族的文化,教师还可以从民族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让学生能够尊重每一个民族,形成平等的民族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内涵,了解作词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可以爱上这个民族,能够正确地对待不同民族。通过舞蹈的形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草原的情境之中,学生通过少数民族的舞蹈可以联想到这一民族的日常活动,学生和自己的民族活动进行对比,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情感教育的进行。
        5、中学生应学会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
        音乐是不分国籍的艺术语言,音乐往往能通过各种形式给人直观的、特殊的情感体验。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相较,音乐往往能表达出表演者内心难以言喻的复杂感情,学生若能通过音乐表达出在现实生活中不便流露的情感,便能更好地释放其学习及心理压力,极大地丰富其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学习及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作用。各国语言是富有逻辑性的交流工具,而音乐语言却是感性的。作为中学生,需要用概念思维做理性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运作,同时也需要用感性思维来表达情感,音乐便是表达情感的语言。人的思维过程是先用感性思维比如情感的方式进行思考,经过后天逻辑思维的学习后采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孩子在言谈举止方面明显掺有情绪化的成分,显然孩子的理性思维并不完善,相比较而言成人就理性得多。因此孩子较成人而言更需要音乐这一感性的语言表达方式。
        6、多角度探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从某一角度来说,音乐教育就是一种审美教育,而音乐欣赏就是完成审美教育的手段。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的元素,在指导学生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教师要充分抓住作品本身的“美”,立足音乐作品的这一本质特征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情感融入,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抓住音乐作品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一遍遍模仿演唱音乐,在聆听与演唱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准确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观念与情感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用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情感认同,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华.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高中学习(师者),2013(10).
        [2]王晓影.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探究[J].中学时代,2014(2).
        [3]刘慧琳.中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2006(11).
        [4]麦尔耶姆古丽·图尔荪.双语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