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余飞燕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课程开设日益完善。
        余飞燕
        (中国工农红军广东肇庆广宁红军小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课程开设日益完善。学生的素质体质等都在日益提高、全面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号召下,德育正在一步步的渗透到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堂中。课程结构逐步完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也紧跟其上。这样的安排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策略
        在体育课堂中逐渐融合德育教育,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素养,使学生成为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可塑性人才。各个方面做到均衡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四有”好青年。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学校和教师应认识到德育与体育之间相互渗透的重要性,本文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一、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情况分析
        虽然在课程改革的引导及相关德育文件发布下,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堂已成为每个体育课堂的人必要工作,但是有些体育教师还是没有做到将二者很好的融合。而是依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单单抓住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没有将德育很好的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下,小学体育增添了许多新的锻炼项目,其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渗入一定的德育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到积极响应号召,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增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为学生树立起教师应有的榜样模范,在做到以身作则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干涉,积极配合新课改。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体育不再是简单的然后学生热身、跑步锻炼、做游戏、丢沙包这么简单,而是不断升华逐渐完善。学生除了要将本节课的体育知识与任务完成之外,教师还要从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发展。为什么要在体育课也发展德育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样样发展,德育排在首位,也就是说,德育是开展其他教育的前提,只有把德育搞好了,融入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去,教育更持久地开展下去。这足以说明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的必要性。教师作为学生的模范先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体育课堂在抓住培养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趁机将德育融入其中,在这样恰到好处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更充分的吸收所学。
        例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 ,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融合一些德育教育,比如,一节体育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耐力跑,耐力跑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耐力进行训练,学生大多数是比较讨厌耐力跑的,因为这项体育运动很消耗体力及学生的耐性,虽然模式上比较简单,不需要什么技巧,只是简单的跑步运动,但是小学生自身注意力不集中,不够持久,缺乏耐心,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感兴趣的,好玩的,他们才会去做,对于耐力跑这种枯燥无趣的运动,他们的本能是不愿意去跑的。但是作为这节体育课他们是必须要认真完成的。在学生进行耐力跑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坚持不下来的,这时就需要体育老师对其进行鼓励。
        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会慢慢的克服困难,战胜自我,锻炼自己的持
久性,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挫折,增强自己的信心,遇到困难不服输,不退缩,勇于向上,越挫越勇的勇气和精神。通过体育课堂的锻炼不仅培养了学生体育课堂上的毅力,还有益于学生平时生活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这样的体育课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培养了学生的耐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德育与体育完美地结合。
(二)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小学体育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课程,是校本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应该怎样做到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首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有树立一定的课程价值观。在现代体育教学课堂中,人们不仅意识到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注重体育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在有增强自己体质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能从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学生只有德行好了学习态度才会端正,各方面才会随之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德育渗透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德育教学是一种利于学生与老师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中体育内容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对学生采取更高效的德育渗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在每节体育课的不断摸索中寻找有效的措施对学生采取德育渗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渗透德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机会,但是这个前提是教师要自身素质先过关。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玩的阶段,语数外的学习使他们身心疲惫,这时副课的带入会给他们增加活力。因此,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放松他们的身心,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而且体育课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除了个别天气之外,这就跟其他几门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学生整天在教室里进行学习,偶尔上课体育课进行室外活动,学生会感觉很新鲜。学生们也很喜欢体育老师,听体育老师的话。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人行为习惯 ,有一个好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先锋模范作用。
        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是在户外进行,学生由于年龄小难免会在场地上留下一些垃圾,这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对场地进行清理。在学生捡完垃圾,将场地清理干净之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其应该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校园。再如有时有些体育教师由于一些天气原因如冬天或秋天天气寒冷而不愿意上体育课,让学生在教室进行自习。教师应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在户外锻炼,积极为学生当陪练,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示范。这样学生才能跟老师一起锻炼出吃苦耐劳,不怕劳苦,学习认真,迎难而上的良好品质。
(二)、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
        体育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示范时,都会让学生用体育器材进行练习,每个器材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及摆放。教师在带领学生去器材室进行器材的整放时,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将器材随地置放,将器材随地置放,这样会使器材室糟乱一片。这时教师就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引,将器材做到更好的物归原主。
    例如: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用到一些足球、篮球、木质跳高架等这些东西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由于磨损比较大,学生在使用前后应该轻拿轻放,若学生对器材使用或归还不当,很容易造成器材损坏,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将器材进行归类,轻拿轻放。以此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三、小结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有许多需要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培养出品德优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德育的渗透中打造出更高效更完备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邵调.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三个有效基点[J].体育师友,2010, 33(2).
[2]张立健.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 3(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