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施莉琴
[导读]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施莉琴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入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前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140名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验影响特点(即内膜厚度以及斑块总量)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予以观察以及检验。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款斑块以及内膜增厚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单侧斑块、双侧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为44.29%、32.86%以及41.43%,高于对照组,组建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受检者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检验结果显示(68.44±3.32)cm/s与(0.88±0.04),高于对照组,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则为(18.14±1.98)cm/s,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斑块种类普遍为软斑以及混合斑,对照组为硬斑以及扁平斑。结论: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患者予以检验,不只是可以精确检验患者颈动脉斑块特点,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精确判断患者当前斑块的稳定性,同时为医护人员尽早预估患者脑卒中提供相应支持,有助于加强临床上对患者病症的恶化以及发展的管控,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斑块;脑卒中;诊断分析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病症的总称,缺血性脑卒中的产生和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以及动脉斑块的产生之间有密切关系,本身具有高发病率且高致残率的特征,如今依然是导致人们死亡以及长时间残疾的关键性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年龄不低于50岁的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以及昏迷等状态,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故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患,及早予以诊断,并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予以适当干预。据有关学者研究显示,约有3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脑部供血血管壁之上的血栓产生且脱落,导致患者对应脑供血区血运出现障碍而发病。故而,检验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助于医护人员预测脑卒中事件,其作用至关重要。直至今日,颈动脉狭窄程度被视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条件之一,颈动脉位置距离皮肤较近,且超声穿透性较为理想,医护人员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可以确认患者颈动脉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性质、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范围,为医护人员尽早发现且有效规避脑卒中病症提供相应的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支持,使得医护人员明确发病原因,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本身具有便捷性、无创性且价格低廉的优势,为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40例,均归入实验组之中。另选同期内前来本院接受正常体检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总计140例。其中实验组内,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2例,患者年龄在52岁至81岁之间,平均值为(66.4±4.2)岁。对照组内患者,男性受检者84例,女性受检者56例,受检者年龄在52岁至81岁之间,平均值为(66.7±8.3)岁。两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结构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GE公司生产的E8以及E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要求受检者保持平卧位,尽量放松,将软枕垫放在受检者肩背之下,提高肩背的高度,头部偏向对策,使得患者颈部拉直,并实现充分暴露。检验过程中采用宽频变频探头,探头频率设计为5MHz至10MHz。超声探头沿着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和器官之间颈动脉走向依序扫描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分以及颈部动脉远端情况,包括分叉平面之上 4cm至6cm 。超声观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状况以及动脉血管狭窄现状等各项数值发展情况。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影响特点、斑块种类以及血流动力学。具体观察指标如下所示:
第一,影响特点。医护人员讨论与研究超声影像特点,详细分析两组受检者内膜厚度以及斑块总量予以统计学以及分析,将直径不少于1.5mm影像认定为斑块。
第二,斑块种类。其一,软斑:斑块表面相对光滑,但是在管腔方面有突出,内部呈现低回声特点。其二,扁平斑:内部回声得到强化且增厚,局部产生微小的隆起,内膜表现为粗糙且光滑度下降。其三,硬斑。斑块表现为纤维化以及钙化,突发明显、加强回声以及出现声影。其四,溃疡性混合斑。斑块表面不平整,存在不均匀回声,且信号强弱浮动明显。
第三,血流动力学。分辨受试人员的颈动脉血流状况,对比两组收缩期内血流速度最大值、舒张期最小的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阻力指数。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予以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示,通过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以(%)方式进行表示,借由x²予以检验,以P<0.05判定为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状况对比
实验组单侧斑块、双侧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分别达到44.29%、32.86%以及41.43%,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结论
脑卒中症状的产生不只是会令患者脑部受到严重的损伤,使得不同类型脏器功能受到严重的阻碍,且会因为病症康复流程较为缓慢,所以导致患者日常生受到长时间的困扰。脑卒中工作期间,必须及时了解病症的特征以及患者患病之后应采用何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式。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血管病症的关键且独立性的危险因素,最为基础的病理改变即血管壁之上的血栓产生,使得动脉壁厚度增加,管腔内空间狭窄。然而不是全部斑块的产生处于稳定存在的状态,一旦存在不稳定的斑块且脱离血管壁,即成为栓子,而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使得对用脑功能产生缺血已经缺氧等问题,从而发展为脑卒中。故而,及时检验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同时分析其性质,对预防患者脑卒中病症的产生、恶化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关于脑卒中的临床检验方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临床检验方式包括CT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脑部血管造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上述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具有理想的诊断参考价值以及精确度。然而,上述各种检验方式相比之下,CT脑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脑血管造影需要受检者支付较高治疗成本,导致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运用并不广泛。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一种临床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检验方式,超声以判断患者身体中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本身具备了无创、操作便捷、迅速且定位精确等优势,对颈动脉斑块而言可以更为精确地实现定性以及定量。如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在颈动脉绊爱加盐之中的语用愈渐广泛,该方式不只是能够实现在无创状态下定量检验患者血管是否闭塞、狭窄程度以及波及阀内,同时能够精确判定斑块状况。其检验原理是借由对颈动脉内膜之中的实际厚度予以评估患者有无动脉斑块,且所得图像对医护人员确认板块所在位置、体积、稳定性以及重力而言具有经济影响。临床实际应用期间,借由斑块的形态以及回声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软斑(回声较低)、扁平斑(回声为中等,且具有纤维性)、硬斑(回声较强,且钙化)、混合斑(回声强弱之间存在浮动),硬斑之外,企业类型全部为缺血性脑卒中容易受到损害的斑块,即稳定性不佳的斑块,上述斑块的密度各不相同,但都有较高的脱落风险,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出现的关键发病原因,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故而,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斑块所在位置、性质等,有助于避免脑血管病症的产生。
临床运用超声检查脑卒中患者期间,斑块产生、颈动脉内膜增厚是最为直接的体现,借由对其增厚程度予以判断可以初步评价其脑卒中的产生风险。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受试者,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款斑块以及内膜增厚检出率较高,其中单侧斑块、双侧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分别是44.29%、32.86%以及41.43%,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检者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68.44±3.32)cm/s与(0.88±0.04),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而其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则为(18.14±1.98)cm/s,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斑块的种类角度而言,对照组斑块普遍为硬斑以及扁平斑,而实验组则普遍为软斑以及混合斑。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医护人员针对脑卒中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可以更为精确地检验患者颈动脉斑块,为医护人员判断斑块稳定性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预估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概率,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与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乃云.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v.3(13):48-49.
[2]康钦, 王豪, 宋嫣,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14).
[3]刘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 000(012):53.
[4]陈静, 韩越, 练丹,等. 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9).
[5]祁小晶.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原地区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青海医药杂志, 2019, v.49;No.437(04):71-72.
[6]陈丁山, 刘明辉.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009(006):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