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建芳
(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摘要】目的:研究舒适化护理在门诊抽血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抽血室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有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化护理干预,将最终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且抽血配合度也明显提高,抽血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最终一次抽血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患者指标数据差异性显示(P<0.05)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中添加舒适化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抽血配合度,从而能够减少出血期间不良事件发生,进而提升门诊抽血工作效率。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门诊抽血室;效果研究
门诊抽血室是各大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更是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采血检验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对抽血的恐惧以及晕血现象,因此会导致在抽血期间出现焦躁情绪,降低患者的抽血配合度,致使临床抽血工作效率降低[1]。所以需要加强对门诊抽血室的护理干预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减少患者的焦躁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2]。为此,在本篇文章中详细研究了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门诊抽血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具体详情已在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为我院门诊抽血室接收的300例患者,病例筛选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5例/65例,患者的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均值为(45.0±2.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80例、女70例,年龄为13-78岁,平均年龄值为(45.5±2.9)岁,组间资料对比存在的差异性经计算后显示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诊断核实确诊符合临床门诊抽血室患者;(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能够正常沟通且智力功能正常。(4)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进行详细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先天性语言功能障碍以及智力问题。(2)患者凝血功能障碍。(3)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4)患有精神疾病患者。(5)存在恶性肿瘤患者。(6)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肾脏器功能病变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化护理干预,(1)风险评估:护理人员要及时对门诊抽血室工作中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出合理的干预计划;(2)护理培训: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的掌握度、日常护理应变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岗位责任意识。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3)强化服务态度: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并要通过语言交流掌握患者对抽血的认知度以及是否存在晕血情况等,并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对护士充分信任,从而增强患者的抽血配合度。(4)加强环境管理:要定期对抽血室的环境进行消毒以及开窗通风处理;同时要对抽血室各项设备进行擦拭消毒,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空气流通的抽血环境;同时要确保患者抽血设备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标准,减少交叉感染现象发生。
1.3观察标准
通过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将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分对比,评分指标项目为24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指标越好。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一次抽血成功率。
1.4统计学计算方法
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两组患者计数数据描述用n(%)以及x²检验,两组患者计量指标数据描述运用(±s)描述和t检验,当两组之间指标数据差异较大时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组间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指标对比差异性显示(P>0.05)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依从性也明显增强,各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明显优势(P<0.05),见表1。
3讨论
门诊抽血室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性作用,但由于门诊抽血室所接受的患者比较复杂以及疾病种类繁多,加之工作内容繁琐杂碎,因此会增加临床护理管理难度,同时会受到患者个人情绪以及认知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的抽血效率降低,并且会增加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从而会降低临床护理满意度[3]。由此可见,加强医院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确保抽血效率及安全性尤为重要[4]。为此,本篇文章中对门诊抽血室护理中开展了舒适化护理干预,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配合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及时掌握门诊抽血室工作中常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计划,确保了护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5];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的岗位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通过加强服务态度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对抽血产生的过度恐慌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抽血配合度;并通过加强环境管理,提升患者就诊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最终能够有效提高门诊抽血室的工作效率[6]。本次研究结果也已证实,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舒适化护理干预后,其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焦躁焦虑情绪以及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少,最终患者一次抽血成功率较高,且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各指标结果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已占据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提升临床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促进工作效率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本文研究数据依然有限,还望临床相关专家与学者再对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多方研究探寻最佳护理方案,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临床抽血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于燕.舒适护理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8,042(002):50-51.
[2]王琪.优质护理干预在门诊抽血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评价[J].饮食保健,2018,5(050):231.
[3]谢燕,田俊华,范梅莉.舒适护理对门诊抽血室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110-112.
[4]杨烨,赖文鸿,赖相燕,等.护理干预在医院门诊抽血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7):96-98.
[5]黄志君,刘伟,闫虹.恶性肿瘤患者在门诊抽血中精细化舒适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v.9(17):146-148.
[6]焦文波.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