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李晶晶 辛言
[导读] 探讨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李晶晶  辛言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所有患者在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丁苯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检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用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检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酚与依达拉奉药物联合治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丁苯酚;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近几年,受外节奏生活、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病急,若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该病的治疗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进行不同的方式治疗比较,得出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标准,入院前做好各项基本检查,并与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②对药物过敏体质者;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④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⑤有过骨髓移植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60.9±12.5)岁;而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9~76岁,平均年龄为(61.0±12.6)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性治疗,缓解患者急性病症。之后对照组患者温水空腹口服丁苯酚软胶囊(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药品规格:0.1g*24例/瓶)治疗,药量为0.2g/次,3次/日,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由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91),具体药量为30mg加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之内滴完[3],2次/日,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1.3观察指标
此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评价为:患者治疗后病残程度评价为0级,且NIHSS评分减少90%~100%,表示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病残程度评价为1~3级,且NIHSS评分减少46%~89%,表示为有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8%~45%,表示好转;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或增大18%,表示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及好转之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价以NIHSS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两组数据检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2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的评定,经对比分析后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3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对其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记录与统计比较,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3例(占7.5%),其中2例恶心,1例头晕。而观察组不良反应为1例(占2.5%),症状为头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继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的急症。临床上,该病患者呈现发病急、且病死率较高等特点,若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有研究显示[1],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供血中断,导致乳酸的大量堆积,以此形成了自由基,进而引发脑水肿情况。该病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加重患者脑神经的损伤,同时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而依达拉奉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其作为一种脑保护剂,可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丁苯酚可改善脑梗死发病后脑部代谢功能的情况。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次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2]。
    总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酚与依达拉奉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姓高,值得应用与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钱剑宁.丁苯酚注射液结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4):88-90.
[2]刘瑞霞,刘慧斌,陶晶, 等.脑络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7):1385-1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