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张震
[导读] 分析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的疗效。
张震
 
(沛县嘉华医院;江苏徐州2216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定并且保证知情入组,实验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较,实验组治疗后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更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复发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关键词】丁苯酞;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疾病,别称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出现了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脑组织缺氧缺血,患者容易因为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者坏死而死亡。临床探讨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氧自由基释放过度等情况,可对患者细胞膜造成破坏,会对患者胶质细胞、神经元以及血管造成程度不同损伤,损伤患者神经元,首选治疗办法是药物保守治疗,常用丁苯酞,可将患者脑微循环重建,可对患者线粒体进行保护[1],临床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作用是提高患者脑缺血区灌注,可促使患者脑血液循环改善。目前临床对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本组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100例患者,分析了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知情入组,分组办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患者例数50例,男女比例25:25,年龄介于45岁至69岁,中位56.5岁,病程1d至6d,中位2.5d,对照组患者例数50例,男女比例26:24,年龄介于44岁至68岁,中位56.0岁,病程2d至7d,中位3.0d。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得出P>0.05。
纳入标准:利用MRI证实,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药物皮试未发生过敏反应。
排除标准:颅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资料不完整或者随访不能维持2年;病毒性脑炎或者脑部肿瘤;恶性疾病、精神疾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发挥降低血脂作用。
对照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治疗:每次用药100ml,静脉滴注,每天用药2次,共计用药2个月。
实验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将以下治疗措施增加:将1支(25mg)充分稀释于质量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次静脉滴注1次,共计治疗2周。
1.3效果研究[2]
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生活能力评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数据比较。
治疗后,ESS评分下降90%以上,为治愈;下降46~90%,为有效;下降18~45%,为进步;下降18%以下,为无效,增加18%以上,为恶化。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恶化率。
1.4统计学计算
    参照SPSS25.0统计学软件行X2、t检验,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检验标准是α=0.05。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更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较,P<0.05;将两组治疗前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后循环,前循环是颈内动脉系统,willis环(颅底动脉环)将两者连接,共同组成脑部血液供应[3],可以调节以及代偿脑部血液,临床常见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脑梗死类型患者,分析后者,病因是动脉狭窄,管腔内会逐渐将血栓形成,最终将患者动脉阻塞[4],分析前者,是因为患者血流中栓子异常物质对动脉造成阻塞而导致疾病发生,例如,某些心脏病患者会发生心腔内血栓脱落现象。临床分析得出,脑部供血动脉阻塞,没有侧支开放代偿,患者会开始无氧糖酵解代谢,堆积乳酸,减少ATP合成,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会释放凋亡因子以及炎性因子,导致患者发生微血管坏死[5],会相应增大患者血管通透性,破坏患者血脑屏障功能情况下,会发生组织毒性以及脑细胞毒性,因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首先治疗办法是有效改善患者梗死灶内循环供血。
相关性文献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可能因为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异常,出现大脑动脉狭窄以及堵塞[6]。临床分析丁苯酞,在临床上常用,是神经细胞保护剂,可对线粒体起到作用,可将自由基有效清除,可将患者缺血后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可促使患者脑血管内皮NO、PGI2水平均明显提高,还可以将自由基抑制[7],将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可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作用有效发挥。相关文献提及,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可以将患者Ang-1/Ang-2/Tie-2信号轴及时调节,可对患者早期梗死后新生血管形成产生促进作用,临床广泛关注了卒中引起的脑白质损伤的重髓鞘化,属于重要修复机制,在再髓鞘化过程中,丁苯酞可发挥相应作用,将其应用于脑缺血中,治疗潜力较大。丁苯酞作为多生长因子激活剂,可将EGF受体迅速激活,可将ERK1/2、CREB和ELK-1表达上调,还可以增强BDNF和NGF持续表达,保护患者缺血性神经元。联合丁苯酞以及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对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丁苯酞作为神经保护药物,可发挥理想治疗效果。
此次实验得出:实验组治疗后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更高,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结果提示,应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临床认可,意义重大,近期效果显著,与刘君[7]等人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临床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来源是银杏叶,银杏内酯A、B、K等属于其有效成分,作用是通络活血[8],可应用于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治疗过程中,作用积极,效果满意。银杏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是内酯以及黄酮,作用是下降患者血脂、改善患者循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抗衰老等。为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高效可行,可将患者脑部循环迅速加速,可促使患者脑组织再次损伤概率明显下降,两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可促进患者脑缺陷程度明显改善,可对患者脑水肿进行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应用。
此次实验得出:将两组治疗前E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P>0.05。这一数据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相似,可以对比,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尤其是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未增加,可在临床推广。
综合以上,急性脑梗死使用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孔祥茹,  孙小立,  王伟忠,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25):117-118.
[2]逯蕊芳, 曹旸, 王玉宁,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9):2193-2197.
[3]李迪, 邵尉, 台宗光,等.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药学实践杂志, 2018, 036(001):80-82.
[4]秦让芬.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中度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v.34(09):41-43.
[5]郭春雷. 丁苯酞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v.58(09):140-142+146.
[6]范其群, 陈宏吉.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v.26(06):154-156.
[7]刘君, 衡卫卫, 刘焕,等.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17).
[8]张莲红, 彭经华.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江西医药, 2018, 053(008):850-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