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蔡芳 李玉霞
[导读] 在对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联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探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性。
蔡芳  李玉霞
(庐江县中医院;安徽庐江231500)
【摘要】目的:在对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联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探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性。方法:针灸推拿与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时效果明显,为分析其治疗效果特对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析,通过分组具体探究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分两组探究,实施两种治疗方法且分析疗效,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组给予的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可更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其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且Fugl-Meyer评分高,与对照组对比明显;两组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可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其ADL评分更高;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灵活度,提升中枢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总有效率
    脑卒中偏瘫在临床中属于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突发性,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由于发病急,并发症多,偏瘫是其常见并发症,导致患者肌力、肌张力产生不同变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家庭负担。临床报道发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疗效显著,刺激相关穴位与经络,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且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分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一般治疗,通过分组具体探究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对比观察组给予的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随机入组70例,该疾病患者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8:17;该疾病多发于老年年龄段,因此在入组期间主要探究老年年龄段患者,对照组最小年龄为66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72.54±4.4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73:67;患者最小年龄为68,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77.58±5.29)岁。两组一般资料因对疾病影响因素极小,可忽略,故不作对比,(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均无法正常活动均意识清醒;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心肺疾病患者不纳入研究范围;排除营养不良患者;对关节患者不做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通过颅内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营养神经与脑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观察组在用药同时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①推拿:对患者不同穴位实施推拿治疗,包括太阳穴、肩井穴、百会穴、颊车穴、下关穴等,搓揉、点按以上穴位,以酸麻、热胀为宜。对上肢三里穴、尺泽穴等进行推拿,对下肢足三里、承山学等进行推拿。②针灸:选取顶颞前斜线上3/5部位,双侧枕下旁线、顶旁边进针,采用捻转补泻法,留针30 min。③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摆动患肢,训练其功能,活动期间需固定肢体近端,拖住远端进行训练,在训练期间应柔和、平稳,且需减少外力刺激。患者取舒适位,放松肢体,依次活动肩、肘、腕、膝、踝等,2次/d,60 min/次。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实施评分,总分值为24分,总分值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1]。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总分值为100分,总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评价内容与患者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如饮食、走动、大小便等,总分值为100分,总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④对比分析总有效率,判定标准:肌痉挛、肿胀症状消失,患者可自行走动、大小便为显效;肌痉挛、肿胀症状基本改善,患者部分生活能力需家属协助为有效;肌痉挛、肿胀症状未改变,患者无法进行生活治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研究数据输入SPSS23.0中计算分析,对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实施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结果决定是否出现差异,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方案,数据无分析价值(P>0.05);治疗后,两组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可更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其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且Fugl-Meyer评分高,与对照组对比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压力增加,脑卒中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于老年群体,致残率较高。该疾病主要是因颅脑血管狭窄或堵塞所致,对机体功能影响大,机体损伤严重,尤其是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损伤大,需及时手术治疗减缓病情发展[4]。脑卒中疾病病情重极易导致不同并发症,偏瘫属于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预后差。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偏瘫术后恢复期患者需通过有效方法提高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5]。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穴位刺激与按摩达到活血通络效果,且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肢体活动度,还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推拿属于中医治疗范畴,主要针刺具体穴位,采用有效运针方法对穴位有效刺激,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推拿具有活血通络作用,同时还课对脏腑阴阳之气实施调节,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肽,以此提高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是治疗偏瘫主要方法,针对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训练,恢复肢体功能,改善预后[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与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且NIHSS评分更低,Fugl-Meyer评分升高;观察组治疗方法可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ADL评分更高;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表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Fugl-Meyer评分,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主要是因针灸推拿可刺激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皮层功能可塑性,提高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可对传入神经产生刺激,使非损伤区功能重组,促进功能环路重建[7-8]。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灵活度,提升中枢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吴朝刚, 文政, 张伟,等.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 42(06):612-615.
[2]寿崟, 徐平, 虎力,等.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枢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 2018, 33(002):155-158.
[3]王亚东, 叶頔.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 014(002):102-103.
[4]张宝, 王雪梅. 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017(002):258-260.
[5]徐桂兰.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037(002):403-405.
[6]杜林, 陈兴华, 陈德瑶,等.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40例[J]. 西部中医药, 2019, 032(010):P.94-97.
[7]王佳, 沈卫东. 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 2019, 040(012):1774-1777.
[8]李昕阳, 刘素萍, 王佳良,等.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017(005):137-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