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及药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陈学平
[导读] 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药学分析。
陈学平
(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200)
【摘要】目的: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针对72例本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6例。分别予行阿司匹林治疗、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8.33%)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指标,其药物安全性水平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辛伐他汀;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认为本病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因脑组织细胞缺氧所致坏死,导致其肢体功能下降,临床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1]。本研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式加以分析,讨论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本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实验资料,72例,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是实验组(n=36)与参照组(n=36)。实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女男比是17比19。年龄上限82岁,年龄下限54岁,年龄均值是(68.29±10.11)岁。参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女男比是15比21。年龄上限83岁,年龄下限54岁,年龄均值是(68.34±10.15)岁。对2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德国/Bayer Pharma AG;批准文号:J20171021;药品规格:100mg;用药方法:每日口服1次,每次100mg)。实验组应用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辛伐他汀胶囊(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157;药品规格:20mg;用药方法:每日口服1次,每次20mg)[2]。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1个月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3]。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成例数n(%)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包含: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比较
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数据(见表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4]。对此,本研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致性。阿司匹林在进入患者体内后,可对患者体内乙酰化环氧酶活性产生抑制效果,并降低前列腺素H2水平,能够起到抗氧化、抑制炎性因子、抗自由基的应用价值[5]。在阿司匹林基础之上给予患者辛伐他汀药物,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辛伐他汀在患者肝脏细胞胆固醇合成方面起到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抑制患者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进而控制其血压及血脂水平。同时,本研究对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安全性予以分析,其结果显示2者不良反应,说明辛伐他汀、阿司匹林不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其安全性水平较高。
综上其述,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丽虹,张燕如.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CVR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054-1055,1078.
[2]朱晓敏.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效果与药学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354-11355.
[3]张国新,李四新,张文武.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5):631-633.
[4]张建平.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3-4.
[5]张琳琳.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及药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9):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