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杨慧英
[导读] 探究在血站静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中,采用不同采血进针角度的效果。
 
杨慧英
(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站静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中,采用不同采血进针角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血站进行献血的8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大进针角度(45°)进行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30°)进行静脉穿刺采血。对比观察两组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以及采血血流的速度。结果:观察组采血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采血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大进针角度(45°)的静脉穿刺采血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献血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血流速度,能够缩短采血的时间,进而减少对献血者的损伤并能更好的保证血液的质量。
【关键词】血站;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
无偿献血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并提升采血的质量,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1]。在当前血站的采血中常用的是静脉穿刺采血的方式,为能尽可能的在采血过程中减轻献血者的疼痛,加快采血的速度,对于采血进针角度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中常用的是30°的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但这种方式的穿刺成功率以及血流速度有一定的限制。近几年为有效提升血站工作效率,加大进针角度的采血方式逐渐在血站采血工作中应用了起来,基于此本文就两种不同进针角度的采血效果进行研究,为鲜血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采血效率提供参考依据。详细的报告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血站进行献血的8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观察组中有女性献血者19例、男性献血者24例;年龄最小的是20岁,年龄最大为40岁,平均年龄为(31.24±1.57)岁;首次献血者26例、重复献血者17例。对照组中有女性献血者18例、男性献血者25例;年龄最小的是19岁,年龄最大为42岁,平均年龄为(32.17±1.38)岁;首次献血者24例、重复献血者1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统计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1)献血者均静脉充盈、有弹性;(2)献血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3)均进行正中静脉采血;(4)采血操作均有血站专业采血工作人员实行;(5)受检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献血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情况;(2)献血者存在低血糖、高血脂等情况;(3)献血者的配合度较低。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30°)进行静脉穿刺采血。首先对献血者的穿刺点进行消毒,消毒面积保证在50cm2左右,呈30°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开始采血,采血后在献血者的穿刺点贴上创可贴并嘱咐献血者保持握拳[2]。
观察组采用大进针角度(45°)进行静脉穿刺采血。除进针角度为45°,其他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2.3 观察方法
对比观察两组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评价标准:其中0级为无痛感、1级为有痛感但不明显、2级为引起轻微不适的痛感、3级为引发不适的痛感、4级为有明显痛感且出现恐惧感、5级为剧烈疼痛[3]。
对比观察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标准为穿刺后可顺利采血。
统计献血者采血血流速度,对比观察两组平均采血血流速度。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用%表示,用检验,数值变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献血者采血疼痛程度情况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级、1级、以及2级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J均为出现4级及以上的疼痛现象。详细数据报告见表1.
 
3 讨论
静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中,由于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献血者会有一定的痛感,但这种痛感的强度往往与刺激作用的时间、面积等有一定的关系[4]。通过将进针的角度加大,使得针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较小,因此减小刺激的范围以及产生的压强等,能够加快进针的速度,有效的减轻献血者的痛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级、1级、以及2级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J均为出现4级及以上的疼痛现象;观察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对比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采血血流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保证静脉充盈、有弹性的状况下,两种进针角度均可以保证较高的穿刺成功率。通过加大进针角度可以充分的利用针尖,减小对献血者的损伤,缩短了潜行的过程,较小针尖与皮下运行的距离,进而有效缩短静脉回血的时间,从而加快采血的血流速度。由于减少了对献血者的穿刺创伤,能够减少献血者的痛感,进而保证心情的愉快,从而保证了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得献血者能够有一个比较愉快的献血经历,进而保留了献血者。另外由于采血血流速度的加快,能够有效的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并减少采血过程中对血液的污染。
综上所述,采用45°静脉穿刺采血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采血血流速度,提高血站采血工作效率,并减轻献血者的痛感,为献血者更好的服务,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静脉表浅者,容易刺穿血管导致血肿[5],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严红青. 血站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的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2):98.
[2]刘华, 侯宇. 桡动脉采血不同进针角度的穿刺效果评价[J]. 中国校医, 2019, 33(6):452-453.
[3]姜春英, 张华秀, 徐亮. 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应用于静脉采血中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 2019, 017(027):3388-3390.
[4]齐玺.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005(018):241-242.
[5]董丽燕.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采血对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