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瑞1 朱彦玲通讯作者2
(南京市盲人学校;江苏南京210000)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锻炼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病例均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计92例,将92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推拿治疗)和实验组(推拿结合锻炼治疗),每组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量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低,数据对比结果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推拿结合锻炼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量,该方法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推拿;锻炼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患者颈部的交感神经与椎神经等受到严重压迫造成患者严重不适的常见颈椎病之一,多因患者颈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态引发。临床通过推拿可剥离局部受压神经、血管和软组织以减轻患者疼痛度,但有研究表明加用推拿结合锻炼对改进疗效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1]。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配合良好的锻炼治疗,对患者的康复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文选取了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病例选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截止,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认可研究中采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值为(55.4±12.3)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值(53.6±12.7)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将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临床比较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主要的方法为:患者采取俯卧位,医师取坐位或者站立位,采取拇指拨法、按揉法分别施术于患者颈项部、肩背部(第一至第七胸椎棘突两侧为重点操作部位)、头面部,能够改善患者颈肩背部肌肉不平衡的状态,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时间为15d。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锻炼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项后肌群阻力训练,患者依靠在椅背上,抬头挺胸姿态使得头颈中立,十指交叉并放在前额与枕后进行前后屈伸,然后手部放左右耳侧行侧屈旋转抗阻训练;上肢外旋90°并将前臂放在门框边使得肘关节高出肩关节,下肢前后弓步并对胸小肌进行拉伸训练。每日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锻炼时间,连续21d。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
1.3.2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3.3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评价。治疗前后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用JOA颈椎功能量表评价颈椎功能改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作为本次数据处理软件,其中治疗有效率采用(n,%)和X2进行描述和检验,血流速度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基底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和对比意义,见表1。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患者坐姿、睡姿及缺乏锻炼等导致颈部颈椎附近软组织出现进展性损伤并导致附近血管与神经受到压迫后引发的颈部持续不适。因黏连组织持续牵引颈椎造成椎骨平衡失调而引发患者颈椎功能障碍和疼痛感,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威胁[4]。中医认为是患者气血不足而受风邪侵袭后引发“肩颈痛”疾病。临床可通过推拿疗法使得患者局部血管神经得到松解,保证血管血运与神经状态得到改善,从而减轻炎症并使得血瘀消散而恢复颈椎功能[5]。但患者颈椎功能自行恢复用时较长,为缩短这一时间,保证在短期内获得更佳疗效以减轻患者颈部痛感和不适感,同时结合功能锻炼。通过对颈椎与附近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强化肌肉耐力,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提升,治疗效果较好。据相关文献记载。推拿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锻炼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调查我院选取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锻炼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颈椎改善状况良好,再一次验证其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锻炼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率有良好应用效果,有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康复锻炼,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士红.中医正骨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3):22-23.
[2]潘伟东,吴加利,罗卫平.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3):24-28.
[3]张万钧,李建国.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J].贵州医药,2020,44(3):421-422.
[4]高群兴,张盛强,郭志彬, 等.手法推拿联合镇肝息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0,41(1):96-98.
[5]崔凤鑫,李纪新,王文茹, 等.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2020,(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