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临床运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加用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值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产生概率为3.32%,低于对照组(16.13%),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一种药物开展治疗,医生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将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之中,且患者治疗期间产生不良反应几率较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引言
原发性高血压病症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如今学界尚未有定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并发有心血管病征等多种危险因素,病情十分严重,因此需要更为关注病情的治疗[1]。如今临床治疗工作普遍以降压药为主,硝苯地平控释片即为临床运用频繁的药物。然而据有关报道显示,仅采用一种降压药物的治疗方法并不理想,且容易并发不良反应。故而需要临床探寻新的治疗方法。为此,本文即讨论缬沙坦连恶化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用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受试者,借由随机分配的方法把患者区分为以下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45岁至62岁之间,平均值为(57.45±2.58),病程处于1年到10年内,平均值为(5.86±1.28)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45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5±2.58),病程处于1年到9年内,平均值为(5.86±1.28)年。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46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71±3.61),病程在1年至10年之间,平均值为(4.97±1.3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用药护理,要求患者口服10mg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日服用一次,总计治疗30天[2]。研究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之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剂量为40mg,治疗持续30天。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含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以及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其中患者血压水平包括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变化。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具体包含晕眩、恶心、心绞痛,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计算方式如下:不良反应产生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予以汇总、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通过(平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示,行t检测,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通过x²检验,以P<0.05为标准,确认两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血压水平角度而言,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未经过治疗时,两组患者在血压水平方面相近,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是就降低幅度而言,实验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代指成人的动脉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处于安静状态下,相较于健康群体更高,往往不低于140mmHg与90mmHg。诱发该病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且通常伴发有脂肪以及糖代谢紊乱症状[3]。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检查手段。近些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而患病的主要群体便是中老年群体,病症发病较为缓慢,但是病症时间长,患者患病期间可能出现头晕、健忘以及失眠等诸多症状,甚至部分患者的肝脏以及肾脏功能也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病情更为严重,治疗难度也不断提高。此外,该类型病症有较大概率诱发心血管病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临床需要更为关注病症的治疗。临床运用较为频繁的治疗方案为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但就治疗效果来说并不明显。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作用在于限制血小板的汇集,并可以控制抗细胞内钙、钙内流超负荷状况,使得患者血压得到有管理。然而,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改革药物,有一定概率使得患者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受到负面影响,具有关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治疗方案效果更为显著。缬沙坦具有保护患者心、脑、肾等诸多优势,是治疗高血压患者病症较为常见的药物,也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其可以合理限制患者血管的收缩以及分泌,隔断肾上腺素以及血管平滑肌等集体组织细胞受体的融合,以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上述两种药物共同运用,可以使得两种药物的药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达到治疗患者病症的最终目标。
就本次治疗效果而言,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压具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不管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实验组发生概率仅为3.32%,相较于对照组(16.13%)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尝试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开展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压,还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苗迎春, 张革萍.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环球中医药, 2016(z2).
[2]李祥岭等.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系统医学, 2017.
[3]孙丹.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J]. 家庭医药, 2018, 000(0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