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贤玉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我们十分理解初为人父人母喜悦的心情,大人们希望宝宝多吃,身体长得快,变得健康又漂亮。若这个时候有医生提醒家长应谨慎小儿营养不良,多数家长内心无法理解,其总认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可给予孩子充足的营养,怎么可能会患上小儿营养不良呢?殊不知正因为家长缺乏科学正确的喂养方式,易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宝宝营养不良多跟喂养方式及生产方式有关系,需引起家长们重视。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小儿营养不良相关知识。
1.小儿营养不良病因
长期摄食不足为小儿营养不良核心因素之一,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难以满足小儿身体实际所需,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一使用淀粉类食品喂养;或突发性的断奶,小儿自身难以适应新的食品等,由于喂养不当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占总病因的35%。同时,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极易引发小儿营养不良,主要体现在饮食不定时、偏食、神经呕吐等,其主要占30%。此外,小儿患有部分疾病,也会引起营养不良。疾病导致小儿食欲不佳,妨碍食物消化、吸收以及利用,且不同程度增加机体的消耗。临床上引起营养不良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或存在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不同程度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以及利用。
2.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体重不增为小儿营养不良最早症状,之后逐渐体重呈下降趋势,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以及生长发育停滞,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降低人体抵抗力,为多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便利。依照病情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三度,即I度为轻度,II,III度为重型。首先,针对I度营养不良,小儿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处于正常,但体重与正常小儿体重相比较低,通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cm-0.4cm,皮肤较为干燥,该类型对小儿身高并无较大影响。其次,II度营养不良。小儿精神不振,烦躁不安,且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低于0.4cm,皮肤较为干燥,毛发无光泽,且身高逐渐低于正常值。最后,III度营养不良。小儿精神萎靡,出现烦躁以及嗜睡状况,且两种症状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较落后,肌肉萎缩,体重低于正常值的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小时,额部产生皱纹,其面容与老年人相似。譬如无弹性、干燥,毛发干枯,身高显著低于正常值,经常存在便秘、低提问、食欲不振,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其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3.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针对小儿营养不良接收治疗入院,需做好其病房护理,禁止与其他疾病患者混合居住,主要为小儿营养不良自身体制较弱,自身免疫力较弱,极易被传染其他疾病。病室内空气应保持通风,根据患儿实际状况,选取合适的温度、湿度,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洗澡,针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在骨突起部位每天利用酒精按摩2次,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此外,针对鼻饲患儿,应加强鼻腔护理,每天利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其擦拭2次,定期测量患儿体重,以便掌握患儿营养状况。
3.2病情观察、静脉营养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建议入院观察,而针对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需积极接受治疗,且观察其病情发展,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患儿心率、呼吸等变化,避免发生意外。针对全静脉营养和部分营养患儿,为保护患儿血管,应首选远端静脉,留置套管针,通常可保留一周,但每天需监测留置针部分是否出现渗血、渗液,浸湿胶布应及时更换。注意输液时的流速,选用输液泵维持24小时输液为宜,以便控制速度或添加药物。
3.3合理喂养
不当合理喂养方式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占比35%,所以需选用合理喂养方式十分关键,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消化能力以及对食物耐受状况,循序渐进调整饮食。针对强度营养不良患儿,基本维持原有膳食原则上,应适当添加蛋白质和高热量食物,每日可供给热量250-330kJ/kg,之后逐渐增加;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应从低至高,逐渐增加。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若小儿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至500-727kJ/kg,并依照实际体重计算所需热量。母乳喂养患者初始阶段应以患儿食欲为准,不受时间与次数限制;无母乳者应开始给予稀释牛奶,少量多次喂养,待持续5天之后逐渐将奶量及浓度增加,并根据患儿实际状况,适当减少喂奶次数。较大患儿除给予乳制品之外,还可提供蛋白质食物,如豆浆、蛋类、肉末等。不断为何种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均注意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特别为维生素A及镁,各类水果及蔬菜中富含大量维生素。
3.4婴儿期应选用母乳喂养
母乳为婴儿期必需和理想天然食物,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感染物质,可减少患儿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针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采用合理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伴随年龄增长,患儿至6个月时应适当补充各种辅食,包含各类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特别需注意良好的蛋白质。确保小儿充足的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如唇裂、腭裂等,需给与及时治疗。此外,应及时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
3.5健康指导
首先,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并嘱咐患儿家长应严格依照方案实施;其次,及时向患儿家属讲解营养不良预防方法,特别强调其对小儿健康生长危害,患儿饮食调整应从细致着手,初期应以少量,之后循序渐进调整;最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家长讲解关于小儿营养相关知识,避免小儿出现偏食,同时应加强预防感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小儿营养不良为一种常见小儿疾病,主要指患儿因吸收不良、摄入不足或过度耗损营养而导致营养不良,但因小儿生长过程中需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加之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若小儿持续性营养不良,会影响智力及肌肉发育,严重状况下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孩子患病之后,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护理方式,以此减轻疾病带给孩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