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与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前来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200例,按照用药护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接受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产生概率以及不合理用药使用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总计4%,低于对照组22%,不良反应产生概率为2%,低于对照组18%,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药物总花费为(214.57±31.77)元,低于对照组(341.45±28.95)元,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产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运用效果
引言
药物治疗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各类病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如今,临床所用药物数量众多,且许多药物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是药物有其特殊的禁忌症,所以必须对药物予以合理的配置,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即针对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方法以及运用效果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用药干预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总计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在5岁至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38.84±9.75)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5岁至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38.84±9.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构方面差异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用药指导,即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嘱咐其遵照医嘱定量、定时服用药物。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其一,强化用药管理工作。医院日常管理期间,应尤为重视对各个科室的管理,有关人员需要定期对不同科室药物实际运用状况予以统计,之后结合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强化管理,有关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科室运用较为频繁的药物予以管理。另外,必须严格依照规定开列处方,且保证所有处方只有在医生签字之后方可凭处方取药。
其二,药师用药干预。在设计患者用药期间,药师需要现有患者进行交流,向其普及药物与有关理论知识,使得患者明确药物所具有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向患者解答其对于药方存在的具体为问题,加深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同时,药师于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医生所列出的处方予以分析,确认医生所开具处方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确实为对症下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症,且保证所开具的药方之中没有出现配伍禁忌的问题,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另外,要是需要强化和患者的沟通,掌控患者用药之后的具体状况,第一时间对药物予以调节,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
其三,构建且不但完善科学用药的奖惩制度。医院在实际运行期间产生药物不合理运用状况时,需要对有关医护人员予以一定的惩罚,并严格要求其及时整改。此外,针对长期严格依照医院规定科学用药的医护人员,需要予以一定的物质激励,以引导其在未来工作之中能够更好地依照医院规定科学用药。此外,药房药师工作质量评估需要和不合理用药产生状况进行挂钩,借此保证药师在实际工作中更为严格地检验处方的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科学用药产生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产生概率。同时,本次研究也对比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费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予以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组间对比行t检验;技术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组间对比行x²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断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状况发生概率仅为4%,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则为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药物是医护人员临床治疗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方法较为简单,治疗期间关于患者要求较低。然而在实际用药期间,由于用药不合理,有较大概率产生不良反应,使得患者耐受性以及治疗依从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故而,医院保证合理用药属于确保治疗效果以及质量的重点所在,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医生用药的规范性,同时保障患者药物服用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药物干预代指药物实际运用期间借由不同类型措施保证用药剂量、配伍的标准化,同时明确各种药物用药的禁忌事项,保证患者用药的科学性,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产生概率,避免药物被滥用。药学干预属于临床科学用药关键方式,一般是通过药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予以分析,结合患者当前病情状况判断医生所开具的处方是否合理与科学,并结合实际状况对处方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使得用药更为科学。 借由科学用药药学干预,医护人员可以逐渐建立标准化的用药制度以及观念,使得医院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消除用药隐患的安全问题。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仅为4%,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仅为2%,相较于对照组22%与18%而言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费用方面,实验组药物费用总计(214.57±31.7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41.45±28.95)元,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医院在日常用药管理工作中,应尤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并通过合理的药学干预方法,减少患者不合理用药产生的概率,同时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任乐, 孙惠, 张璐. 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与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011(005):96-97.
[2]李加秀, 聂亚茹. 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评定[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03):54.
[3]陈立娟.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J]. 科学养生, 2019, 000(0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