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李乐
[导读] 本文旨在分析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李乐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0例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西沙必利片联合铝碳酸镁片口服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接受利胆祛湿汤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总计治疗三个疗程,若对照组患者HP检验结果为阳性,则家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另外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迪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腹部B超与CT指标以及胃镜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胃部胀痛感、反酸、嗳气、口苦、口干以及乏力证候积分降低,且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固有层水肿积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祛湿汤可以显著缓解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病症,同时优化患者各项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利胆祛湿汤;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odified Lidan Qushi Decoction in Treating Bile Reflux Gastritis of Damp-heat Moderate Resistance
Li Le
Qixia District Hospital of Nanjing City,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dan Qush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with moderate resistance in damp-heat. Methods: In this experiment, 130 patients with damp-heat and moderately obstructive bile reflux gast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isapr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hydromagnesium carbonate tablets oral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Lidan Qushi Decoction for treatment. Both groups took 1 month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a total of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I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P test result of the patient is positive, and the home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quadruple therapy is treated for another two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manifest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Diby patients, abdominal B-ultrasound and CT indicators, and gastric mirror images and other indicator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stomach pain, acid reflux, belching, bitter mouth, dry mouth, and fatigue syndrome scores, which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amina propria edema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and 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Lidan Qushi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with damp-heat and moderate resistance, while optimizing various indexes of patients, which ha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words: Lidan Qushi Decoction; damp-heat moderate resistance bile reflux gastritis; clinical observation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可称之为硷性反流性胃炎,代指因为机体内胆汁返流回胃部引发的上腹有胀痛感、胆汁呕吐、烧心、体重减少等一系列综合症状。如今, 西医针对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式一般以药物治疗或是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但是就治疗效果而言,往往并不理想。中医表示,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产生是因为肝郁化热、横逆犯胃引发,所以普遍归入胃痛、吐酸以及嘈杂等问题。历代医学干预该病症的治疗经验丰富,观点也各有不同。其中利胆祛湿汤是中医治疗该病症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效果较为理想。本文基于该药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予以适当的加减,以加强药物消炎、强化患者胃肠道动力以及加快患者胆汁排泄、中和胃酸等功能,确认利胆祛湿汤加减在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总计7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3岁至70岁之间,平均值为(32.5±1.6)岁,病程在1年至12年之间。对照组患者总计6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1岁至29岁之间,平均值为(32.3±2.1)岁,病程在1年至11年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结构、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本次纳入标准如下:第一,患者需要满足《内科学》有关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同时需要满足《中医内科学》《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有关胃痛的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型普遍将“胃痛”分为如下四种类型:胃中蕴热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以及湿热中阻型。本次研究仅以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主。第二,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了解本次实验的价值、目的与方法,并自主签订知情同意书,资源参与各项研究互动。
本次排除标准如下:患者存在严重的溃疡病症,且食管狭窄,患者临床出现消化道有出血现象,返流胃液损伤咽部、声带以及气管以致引发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以及气管炎,造成Delahunth综合征等必须采用特别处理而不适宜于仅进行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第二,不能满足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第三,在治疗期间无法完全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如自主中断服药的患者。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接受利胆祛湿汤矫健治疗方式,药方构成如下:滑石总计15g,黄岑、茵陈各12g,石菖蒲、藿香、木通、连翘、藿香、白蔻仁、佛手、香橼、甘草以及瓦楞子各10g,黄连9g,吴茱萸1.5g。用法如下,取药煎取药液400ml,分别在早、中、晚饭后温服,以1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总计服用3个月之上,上述药物均取自本院药房。煎药 方式如下:患者采用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时间长达15分钟,然后使用文火进行煎熬,取药液400mL,分别在早、中、晚饭后服用药物,每日服用3次,以1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3个月。
对照组患者先用西沙必利片联合铝碳酸镁片口服治疗方案。西沙必利片需要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5mg,要求患者在食用三餐之前服用。铝碳酸镁片,需要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g,于三餐结束后2小时咀嚼咬碎之后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如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HP检测显示为阳性,则需要为患者家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方案,之后持续两周。患者还需要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每次服用两粒,每日服用两次;服用克拉霉素分散片,每次服用一片,每日服用两次,以上两种抗生素服用时间为两周,两周之后终止服药。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患者中医症候表现情况。具体症候表现如下,患者胃脘有灼烧痛感,疼痛较急,嘈杂泛酸、口内干苦、偏好冷饮、食欲不振,同时临床伴发呕吐、嗳气、口臭以及乏力、舌红苔黄等临床症状,且脉弦滑。经过治疗三个月之后,检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区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并对应0分、1分、2分、3分。
第二, 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胃小弯与幽门相距2cm位置取得两处组织进行活检,深度直达黏膜肌层。针对活检标本采用甲醛固定,采用胃黏膜垂直包埋与切片,HE染色。将固有层水肿、胃小凹增生以及黏膜肌增生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依照正常、轻、中、重四个等级,并对应0分、1分、2分、3分。炎症程度则根据炎细胞浸润程度区分为轻、中、重四个等级,并对应1分、2分、3分。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检验,疗程完全结束之后一个月,再次进行检验。
第三,治疗效果。本次实验治疗效果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所设计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深圳) 》中有关标准:第一,完全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证候积分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不少于95%,胃镜复查表示胆汁反流量现象完全消失,患者体黏膜组织学改变即已然恢复正常,或是已然出现显著的好转。第二,效果显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的改善,患者证候积分也有明显降低,不低于70%,不高于94%,胃镜检验显示患者胆汁反流量显著降低,而黏膜组织学有显著好转。第三,效果一般,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效果一般,证候积分减少不低于30%,不高于69%,胃镜显示患者黏膜组织学有一定的改善,或是没有显著变化。第四,无效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具没有显著改善,证候积分降低率处于30%一下,胃镜复查能够观察到患者黏膜组织学没有显著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患者治疗有效率计算方式为(治愈人数+显效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形式,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集散运用x²检验,若P<0.05,则确认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而言,实验组患者治效果达到94.3%,对照组仅为7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中医学表示,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肝郁化热,横逆犯胃,可归入嘈杂、吐酸以及胃痛范围之内。例如《灵枢·四时气》即认为“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即诠释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理。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降逆和胃,为此,本次实验论证利胆祛湿汤在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运用价值,明确湿热中阻这一主要病因,药方中以滑石、茵陈以及黄岑作为君药,用以清热祛湿、利胆降火;应用石菖蒲、木通、白蔻仁、连翘作为臣药,通过上述药物强化君药本身清热利湿的效果,其中石菖蒲具有燥湿健脾的效果,木通可以通过小便导出湿热,白蔻仁芳香醒脾,使得机体气血通畅,连翘则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佛手、香橼、黄连、吴茱萸以及瓦楞子则作为辅助药物,具有清除肝胃火气的效果,和胃降逆;药方之中的左金丸,即黄连与吴茱萸,利用其辛开苦降,肝胃同治的效果,香橼与瓦楞子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和胃止痛并中和胃酸的为效果。以甘草作为使,调节各种药物的药性,使得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所。总体而言,该药方配伍合理、组方严谨,可以达到利胆祛湿、和胃止痛的理想效果。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3%,相较于对照组76.7%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后,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的患者胃部胀痛感、反酸、呕吐评分显著降低,实验组胃部胀痛感、反酸、嗳气、口苦、口干以及乏力症候积分降低,且与对照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固有层水肿积分降低,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可以尝试运用利胆祛湿汤作为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首选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泽淮. 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观察[J]. 家庭医药, 2019, 000(004):114.
[2]谷晓光. 清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 v.36;No.258(08):51-53.
[3]梁晓亚. 疏肝和胃清热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 036(001):34-35.
[4]游绍伟, 詹亚梅, 易旭,等. 自拟顺胆和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 v.40;No.182(02):64-68.
[5]陈秒旬, 林海雄, 陈瑞芳,等.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034(002):122-125.
[6]江山. 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03):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