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人们也愈加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并且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基于此,以下就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对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阐述,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生物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从较基本的细胞生命历程到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从群落到生态系统,从遗传到进化等,这些都与生物科学的规律、原理、概念、事实相关联,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非常紧密地联系。这样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进行思考、实践以及摸索,运用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中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基本的生命科学素养,使学生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而学生物,而不知道学生物的意义何在。首先,有些教师没有完全领会新课改的重要性,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水平不能有效提升。其次,由于生物在理综中所占的分数不高,学生往往陷入认为生物知识简单又不容易拿高分的认知误区,没有对生物进行深入学习。再次,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生物课程只停留在书本层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最后,高校缺乏对生物教学氛围的营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地落实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及实践的培养。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法
(一)提高教师对新课改要求的认识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新课改下改进生物教学方式的关键,因此学校要重视新课改教学要求的传达,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现代化意识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认知、培养理科学习的思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真正落实这一要求,就需要学校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和考评制度,并定期与教师做思想交流工作,传达教学理念,使学校整体的教学思想与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相吻合。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高中生面领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加生动和灵活,对生物的学习就该是轻松、愉快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体会学习生物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学得好、学得轻松,反过来这种心态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成绩。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教师可以给每位同学发一个洋葱,让学生自己去栽种、培养并观察其生长变化,又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到校园采集标本,根据学生标本的制作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学习生物将来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可以通过 PPT、视频、图片等方式,给学生展示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生物学的用途,培养潜在的生物学科人才。
(三)优化课程资源
生物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进行,这就对实验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条件下,教师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对于教学资源较好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安排合理的教学实验,让实验辅助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对于实验条件不好的学校,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实验设备和校园周边的生物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能够动态地认识实验内容。高中生物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故实验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做好示范作用,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而高中因为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学习交流是知识互通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每次下课前留几分钟与学生交流课堂内容,解答学生的疑惑,或者在课外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答疑。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均衡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平时组内可以开展学习交流,对于疑难问题可以由小组长统一收集,选取适当时机再去找教师解答。
(四)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
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对此,教师就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当然,除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还应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生物学习中得到切实的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打破“高分万能”思想的束缚,因为仅凭借分数无法衡量的一个人是否优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的并非“灌输者”的角色,而是应当“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其中,在涉及“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知识的时候,有相应的实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让学生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实践。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展开操作。在此之前,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区别,随后带着该疑问参与到实验当中。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也能够在实验当中收获相应的知识,一举多得。
(五)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并不是因为学生基础薄弱,而是采取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对此,为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以生活化元素进行课堂导入,如:“大家都知道小宝宝的主要食物是奶,之所以选择奶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蛋白质对人体生长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洗发水广告”,让学生谈谈洗发水的主要成分等。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加形象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蒲汉平.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分析[J].才智,2019(36):135.
[2]张晓丽.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J].才智,2019(36):36.
[3]包晓艳.探究性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