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莫中捷
[导读]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当今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莫中捷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中心学校, 广西 南宁 530113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当今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关键阶段,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背景、有效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许多事情还处于认识阶段,这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大关系。为此,学校应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核心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发展。学校教师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开展合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德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转变教师自身传统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
        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立德树人”观,坚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做学生学习的表率,及时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达到构建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的;之后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并分析教材所要求的知识体系,从中探寻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并将其作为核心素养教学的基础,作为制定教学方案的起点,从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确定一条大致路线;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师再通过实践,积极合理地与教学目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相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用可以将“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有明确认识”“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责任有清楚认识)“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使他们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力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少年,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二、合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学德育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合理选择和确定德育教学内容,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正确的法律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明确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保证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教师可以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章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科学准确地引导,使学生消化预习过程中未充分理解的知识,同时优化和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科学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其次,根据学生兴趣,合理选择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见”、“体验”知识,领悟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道德观念。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室里创造法庭情景,让学生体验到司法人员工作的过程,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这样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以致用永远是学以致用,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成为具体的东西,使头脑中的东西成为实际的东西,真正做到教材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习《服务社会》这节课时,首先可以让学生预习教材知识,了解到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核心是什么?献身有什么意义?献身精神对于成长有什么作用?教师通过总结学识点,使学生理解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那些年长老人和孩子,陪他们聊天,帮他们修指甲,陪他们玩耍,帮助他们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他们带来欢歌笑语,并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服务的力量,在实践中感受到关怀的作用,在实践中体会到人情味的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构建初中德育法治德育课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转变被动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元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7):61.
        [2]周宏林.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