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吕文婧
[导读] 探索了在当代网络与课堂混合的环境下,创新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最终证实了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吕文婧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4
        摘要:本文以建设高效英语课堂为宗旨,尝试将混合式的学习理念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从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以及混合式小组学习的应用两个方面,探索了在当代网络与课堂混合的环境下,创新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最终证实了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网络教学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的生活正在被信息技术而改变。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同样也在影响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学习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随着人们对教育内涵的深入了解,合作学习引起了社会各界与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将对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结合进行探讨。
一、混合式小组学习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从“E-learning”的学习理念中演化而来的,是国际教育界通过实践总结了“E-learning”的理念以后而来。而混合式学习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的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提出,教授强调,混合式学习是要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互相结合,教师从中起到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1]。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课堂学习的优势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不再受制于教学地点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一种超前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效率,在遵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途径,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本身,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2]。
(二)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国创新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它强调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也就是由教师在教学中抛出问题,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将问题的答案探讨出来。
        这样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任务的推动下,彼此合作,互通有无,各尽其责,相互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提升了个人的知识水平,还能增进学生们的友情,使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得到了充足的锻炼
(三)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或者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务必采取一定的环境或资源进行支持,这样才能够在现实与虚拟时空中进行讨论与合作,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先进教学模式,它强调将互联网支持下的线上协作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协作进行相互交融,是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一次碰撞,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很多,主要优势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传统师生关系的转变等等。


二、混合式小组学习应用
(一)建立学习小组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会将学生彼此孤立成个体,这固然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但是当学生本身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学生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与传统教育模式想要达到的效果相悖。在教学中融入小组的模式,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学习小组的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划分层次”的原则而进行,小组建立的初衷在于帮助差生进步,使优秀的学生将其学习经验传递给差生,提高学生高中英语整体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某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为5名左右,分别有1名优秀学生,2名一般的学生,以及≥2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分组完成后,小组内的学生可以长期保持不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重新划分小组,保持小组现有的结构。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与课题,在课前共同预习,针对英语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合作学习,相互帮助解决难题,在课堂后共同督促复习,一起进步。上述分组方式,不仅体现了混合的特征,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共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应用价值较高。另外,由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能力的提升情况对组内成员构成进行调整,同样有助于使上述分组方式的优势持续发挥,使学生之间能够就各自的想法以及学习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学生英语水平的共同提升提供保证。
(二)设计合作活动
        设计合作活动具有两方面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合作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小组内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需向小组成员强调分工的重要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发挥价值,避免所有任务由优秀生“一人包揽”,以免导致“优秀者愈优秀,差者愈差”。
        例如:在学习圣诞节有关的英语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将活动设置为“中国的圣诞节”,同时录制“微课”,要求学生观看。此后,小组成员可以在课前了解圣诞节的相关历史,此时,差生往往能够发挥作用。在了解历史之后,小组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同时对文章进行学习。此时,差生需要找出不懂的单词以及短语,而优秀生则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最后,小组成员共同提交“课前预习总结”,将其通过网络交由教师审阅。教师则可以通过审阅,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中帮助学生针对性的答疑解问。上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知识的针对性,并能够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充分体现出了混合式的特正,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三)进行小组评价
        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使每个小组认识到小组本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认识到每一位成员存在的问题,并在未来的学习中,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例如:某教师在课堂结束后,会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录制微课视频,小组成员需要由1人扮演教师的角色,另外成员扮演学生角色,“学生”可以在微课中向“教师”提问,“教师”同样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频录制完成后,教师需要逐一观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判断学生的逻辑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理,对英语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深入。了解学生的上述情况,有利于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特征,从而在未来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简单的探索了高中英语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高中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调动了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班级的英语学习效率,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思维,完善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架构,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语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使其逐渐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助力,使中国屹立于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万吉.段景源.王助.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李新. 范志伟.吴淼淼.新课标视阈下混合式学习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