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怡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南城梁集初级中学 441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以及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数学教学有了很大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均有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受各方条件限制初中数学课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经调查与研究发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依旧有较多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理论性知识以及习题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微课等新型辅助教学工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仍未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的运用深度不足,效率不高,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法未得到很大改变,考试仍是主要的评价方法,成绩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1】。
2新课标实施背景下优化初中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2.1创新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树立“大数学”的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有用资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基础以及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高效开展教学工作。
2.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想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依靠依赖、模仿以及记忆,而且还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及进行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对教学思维与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式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减少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多运用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有效发展提升【3】。
具体如在给学生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乘车买票、设计出行方案等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这一知识点。如节假日有一旅游团准备划船游玩,旅行团共58人,现有大小两种型号的船,小船租金30元,大船租金40元,设计怎样的租船方案最为经济合理?提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如设租x只小船,y只大船,共付租金z元。根据已知条件得到:z=30x+40y,x+y=48。经过计算就能获得最佳的租船方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3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能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更加科学高效地学习。较之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难度上升,概念、公式、定理等爷爷也有显著增加,且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现象能力。而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初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直观便捷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动态演示,直观展示,使学生的动态感、立体感等得到增强,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准确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点【4】。
具体来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将数学重难点知识与相关的图画、视频等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中的图形、文字、声音以及一些动态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与创造,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除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外,教师还可灵活运用微课这类新的教学工具进行数学教学。微课形式灵活,内容短小精悍,十分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在教学时教师可立足实际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需求,以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与制作,以便微课符合学生审美标准、认知规律,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
2.4运用案例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对案例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案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科学合理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生活中的案例、现象、事物来解释书本上的概念、定义,或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数学公式、数学题目等。以这种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同时教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与解题思维,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如在给学生教学“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对折的纸张、教师窗户玻璃等向学生解释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发散思维,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来掌握这一知识点。
2.5创新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已难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糅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与判断,并据此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如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运用定量评价法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量、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表现等运用评价法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出发对三维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以便能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平时糅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法外,教师还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利用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运用观察有机课堂习题检测等方法对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以这种方式更加客观且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更科学有效地协调教学进度、难度有机策略等,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升。总的来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灵活结合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来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继而为学生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帮助【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要能结合相关规范与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3-174.
[2]金萍萍.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81-182.
[3]范月琴.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36):1-2.
[4]缪仙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9(10):71.
[5]王桂荣.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评价问题及优化措施[J].新课程(中),2019(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