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运动风险识别与急救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王绍瑞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课程运动风险的识别以及如何应对高中体育风险的急救措施。
        王绍瑞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 11300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中体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体育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趋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体育运动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分析了高中体育课程运动风险的识别以及如何应对高中体育风险的急救措施。
关键词:情景化教学;高中学生;应急救护;能力提升
引言:高中体育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实际体育运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逐渐转变课程形式,多数课程均在户外完成,这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安全隐患教育,学生在户外的环境中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一、高中生体育运动风险识别
(一)体育运动环境和器材安全隐患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大部分课程需要在户外完成,因此在户外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碰撞、在户外摔倒等问题。并且户外的环境中还会存在天气等影响因素,寒冷或酷暑的环境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此外,体育课程中需要利用对应的体育器材来完成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体育器材就会造成安全问题,并且,有些教学设备陈旧,体育器材没有做到及时的维护和检查,也会对学生造成安全问题。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高中体育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也在不断丰富,但是,教师过多的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对体育课程技能和体育项目过多的关注,这就会缺乏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学生也缺乏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并且,教师的教学内容过多,也会给学生带来过度运动,身体超负荷的问题,这也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影响。
二、高中生体育运动风险急救策略
(一)建立风险急救机制
        学校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并且完善学校各部门的安全职责,从而降低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对于学校而言要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适合的场地,有条件的学校要完善体育场的建设,学生在专业的场地完成体育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学校要及时的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要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掌握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要及时的为学校提供器材维护的信息,将学校的安全隐患责任制具体落实,与学校共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教师要做到能够及时的应对天气的变化对体育户外课堂的影响,要结合环境变化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不断的提升身体素质。


(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成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够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做到自我防范。因此,教师要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课程设置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的看待体育运动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安全意识相关教学时要将内容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避免安全意识的课堂流于表面,学生即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也使体育课堂的效率降低。同时,仅仅是在一节课上强调安全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要将体育安全问题贯穿教学始终,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短跑的技术要领讲解清楚,并且让学生注意脚步正确的发力姿势,既能提高起跑的速度,又能在短跑运动中避免脚腕受伤。教师还要规定学生体育运动中不但技术要准确,并且着装要规范,要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要对体育项目加强重视,在体育运动中不能穿戴首饰,要以整洁的装备和饱满的精神来完成体育项目,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并且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此外,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课堂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给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教师安全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就要提升教师的安全素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对学生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的排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节课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合理的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即使在危险事故发生时也能够将沉着冷静的对待,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伤害降到最低。其次,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到全面掌握,有的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为薄弱,对于此部分学生要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灵活的掌握课堂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学生始终无法达标的体育项目,不能采取盲目增加体能训练的形式,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运动过度现象,还会导致学生疲于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简单的技巧性的游戏,即增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又能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体育技能,并且降低了大量体能训练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课堂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学校要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教师要积极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生要主动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在多方的配合下降将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的锻炼,并且,让学生逐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精神。
参考文献:
[1]池永明. 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与急救应对措施分析[J]. 教师, 2019, (28):115-116.
[2]沈伟. 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与急救应对[J]. 学周刊:下旬, 2019:1-2.
[3]吴晓东. 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与急救应对思路[J]. 好家长, 2019(30):245-246.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XH2020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