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
关键词:美育 仪表美 语言美 教学辅助美 教学环境美
摘要: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激发人的主观情愫,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使人达到接收信息的最佳效果。在教学中有必要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中,挖掘英语教学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综合能力。
一堂优秀的授课,通常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与美德的化身。作为英语教师,在讲究教学艺术和技巧的同时,更要体现英语学科的审美特点。我们既要传授知识,又应该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美育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15%, 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如果既看又听所获得的知识则能记住65%。显然,我们看到的比仅靠听到的印象更加深刻,倘若我们眼、耳、口、手、脑全面调动起来,效果尤佳。
众所周知,人是万物之灵,又是万美之优。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激发人的主观情愫,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使人达到接收信息的最佳效果。因此,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必要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中,挖掘英语教学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综合能力。
一、教师的仪表美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美好的。”就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的着装如何,精神状态是否积极热情,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1.发型美。得体的发型,能很好地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对教师而言,发型应时尚但不能太前卫,否则会诋毁自己的形象,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神态美。面部表情是人内在情感的流露,就好像一面光洁的镜子,更能清楚地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课堂上,教师应保持庄重又不失亲切的申请,这样才能使学生情绪平稳,心情舒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服饰美。合体的服装是仪表美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必须使自己的着装与个人年龄相符,与教师职业特点相符,与教师自身气质相符,讲究教师的仪表美——庄重、大方、自然。本着这个原则,我很注重自己的仪表,每当走进课堂时,力求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衣着既得体美观,又富于个性。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外语的学习。
二、教师的语言美
美的语言是美的思想、美的灵魂的折射,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着打动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不但给人智慧,给人信心和勇气,而且给人愉悦和美的享受。作为语言的传播者,英语教师的语言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一口美妙流畅的英语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听觉神经,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为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
1.音调美。英语教师要有准确的发音,纯正而清润的语调,音乐般的节奏,流畅的表达。有了这些,学生感到听英语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就为学好英语做了很好的铺垫。
2.内容美。
我在平日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多给学生推荐和讲解一些富有时代特征、人物个性鲜明、趣味性较强的英语短文或英语读物,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充分利用文章的思想性启发引导学生,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3.形式美。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感人的艺术性。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
4.节奏美。好的英语课,要有精巧的构思设计,使得所讲内容的安排整体和谐,讲课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强弱,各种课堂活动的穿插都要恰当并合乎美感和学习规律。这需要教师站在教材之上处理教材,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的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总之,教师的语言美有着不可忽视的怡人性情的作用,能够拨开学生心头的雾霾,启迪他们的思想,照亮前进的方向,使学生们获得难描难绘的精神快感。
三、教学辅助美
1.板书美。语言的学习偏重于口头交流。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教学中如果能辅以俊秀流利的书写,则可以产生视觉美,让学生叹为观止。同时,教师自身优美的书写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的书写。
2.教具美。精选教学辅助图片,给学生创造优美的语言学习辅助工具。如在学习“What does he/she do? ”句型时,我出示了当下比较知名的人物照片,以及海报上的宣传画等,给学生展示各种人物的职业身份以及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些优美的画报、图片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在不同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并且化难为易,效果极佳。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我还利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场景,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教学环境美
语言的习得更离不开日常的运用,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积极创造适宜的外语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美的体验。
教室内张贴各类英语资料和海报,同时,学生还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英语黑板报,制作英语话题思维导图,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口语对话等等。
音乐对年轻的心灵熏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调动我们兴奋的情绪,减轻疲劳,更有益于大脑的运作。因此,英语课上,配合教学,通过播放或教唱英文歌曲来感染学生,也是一剂良方。
另外,英语教学还可涉猎自然美和生活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使学生饱览大自然的风光,亲身感受体验生活,接受美的熏陶。学生通过演出课本剧、英语趣配音、英语演讲比赛、亲手制作milk shake & sanwiches等活动,使书上静止的文字,活灵活现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通过这诸多形式,学生不仅体验了美,还能够创造美,达到较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哲人说过:美,无处不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慧眼。而美育则可以开阔视野、训练思维、陶冶性情、增长智慧、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中,这是提高英语成绩的良方,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教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精心加工,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美都捕捉来,运用于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用美育的炬光,点燃起青春之火,把学习生活照耀得光彩熠熠,斑斓辉煌,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有全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克莱顿·柯伦 《教学美文》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
蔡元培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