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
威海市普陀路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量匮乏是目前低年级儿童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就要切实研究寻找有效的识字方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一构想,我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它的意义不在于识字形式的创新,重点在于降低识字要求,变多维度的识字教学要求为单维度的会认。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与规律,举一反三灵活识字,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识字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一、探本溯源,基于学情行走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识字教学的情况始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识字教学的任务量大。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统编版教材中每篇课文要求识字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且字形复杂,难记易忘,常常是学着后面的,忘掉前面的;二是学生的识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汉字不够敏感,常用汉字掌握起来都存在困难,而有的学生却能凭借对汉字的敏感度进行快速记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精挖细掘,深度思维碰撞
(一)音形义结合—字理识字
音、形、义是汉字的基本要素,学习汉字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音、形、义的综合印象。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曾说过:“如果能了解汉字的组构,学起来并不难了。"其实,每个汉字都能够展现古人对汉字的认知,象形字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运用汉字基础知识让学生推断、发现、联想识字,帮助学生突破“字形”这个难关,必定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观察图形,学习象形字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鉴于此,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出图到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将三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2.分析字理,学习会意字
汉字中有大量的会意字,让学生掌握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部件、加一加、换偏旁、做动作等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合理归类,学习形声字
在低年级的识字表中,形声字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建立形声字形旁和声旁之间的联系、运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可以高效识记大量生字。例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时,要求认识的字“花、草、莲、苹”、“树、林、桃、桥”都是形声字。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花、草、莲、苹”都是草字头,学生发现原来草字头的字多与植物有关,以此方法让学生探究“木”字旁,继而发现“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
(二)点线面延伸——主题识字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情境性较强,而目的性较差。所以我们要试着为孩子创设情境,让他们学会按教师的要求,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想象识字。本学期在学校“灯”峰造极—“灯”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引领下,我为学生创设了以“灯”为具体情境的主题识字。
1.创设情境,走进主题
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品,学生熟悉但了解却不够深入。课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寻找生活中的灯。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孩子们对“灯”有了兴趣,带着他们满满的收获与期待,开始了我们“灯”主题的识字教学。
2.图字结合,导图引领
当学生交流出不同种类的灯后,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汇总。鉴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最终的呈现上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进行呈现。
3.聚焦主题,发散识字
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轻松地将灯的名字与图片一一对号入座,更是能结合图片进行识字。例如对“红、绿”两字的认识,由于红绿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其敏感度较高,直接能猜出两个字的读音,在反复的读词中加强对两字字形的记忆,学生很容易的就将这两个字记住。
(三)教学做合一——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生活识字并不复杂,取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生活故事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有着巨大的魔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个个汉字创编成与孩子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情境。简单的生活小故事将陌生的汉字展示在孩子面前,不仅可以使汉字教学更为有声有色,更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同时也会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2.生活课堂识字,点燃识字乐趣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为了迎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特性,我在识字教学中引入了一系列生活式教学活动。以“姓名识字”为例: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向师性,很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帮助孩子识字。比如平时发本子,我会让学生轮流来发,刚开始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分辨出每个同学的名字,于是我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本子上都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及拼音,目的是通过拼音来认识汉字,慢慢地除去拼音,学生慢慢地也能将本子一一对号入座了。
3.生活实践识字,促进识字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实践是一个广阔的识字天地,只有让孩子回归生活才能促进识字量。
(1)走出课本,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学生的识字量有限,但我依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主要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绘本、浅显易懂的故事。课外阅读主要以亲子共读的形式进行,在每晚的亲子共读中,孩子指读,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家长的陪伴不仅可以消除孩子对阅读的畏惧心理,更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快乐识字。
(2)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在生活这个大“汉字库”里,我鼓励孩子要多多留意生活中的汉字:各式的路标、街名、广告牌……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可以向父母请教。我会将生活中常见的汉字进行汇总统编,结合班级每周开展的“汉字知识竞赛”,随时进行识字巩固,调动孩子生活识字的积极性,让孩子的识字范围延伸到更远方。
三、小荷初露,多维识字落地
在识字教学践行的过程中,付出和收获是并存的。于我而言,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激发了我深入挖掘识字教学的一种热情;于学生,多维识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基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学生在识字方面做到了“短时高效”。以我们班级学生识字量统计为例,经过一个学期的识字探索,孩子们的识字量从入学初至今,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且行且思,向更深处漫溯
识字的方法很多很多,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在识字教学的道路上,一方面我秉承着着眼于实际,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去寻找在尽可能因材施教的前提下最适合本班孩子们的识字方法。另一方面我不断用知识来扩充自己,多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有效的方法,化为己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孩子们从识字学习中品尝到快乐、体会到成就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地识字,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