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新时代美育变革的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吴航飞
[导读] 当前研究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热潮中,如何与时俱进地推动美育内容、学教方式变革是我们美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吴航飞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  310014
        [摘要]当前研究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热潮中,如何与时俱进地推动美育内容、学教方式变革是我们美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倡导“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厘清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发生发展和核心内涵,并从“信息技术+美术”“线上+线下” “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三个方面初步探索新时代美育变革的路径。
        [摘要]  数字美术  项目化学习
        一、数字化学习:新时代美育创新领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早在1996年《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认为人类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数字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5G通信、人工智能、城市大脑、数字乡村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助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又助推数字美育的发展。日本东京练马区于2011年9月研讨制定了“产业与教育联协式”的动画教学计划,并对该地区中小学学生进行每节课45钟的动画制作教学。英国Fair Furlong学校配置了摄像机、摄影机、数据线、压感笔、数位板、三脚架、装有StopMotion Pro等软件的笔记本电脑,采用分步教学的方式进行数字绘画教学的尝试。
        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工程方兴未艾,在此基础上的数字化教室项目在城市学校率先走向前台,数字化美术教室应运而生。《高中美术新课程》(2017版)将“电脑设计/电脑绘画”“摄影摄像”合并为现代媒体艺术,并要求:“掌握现代数码媒体技术,又需要艺术感悟、造型和设计能力,还需要深度的人文思考和社会关注。”[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笔者早在2008年就争取到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为所在学校配置当时全国领先的数字化美术教室,具体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压感笔和绘图板、电脑、远程教学系统等,较早地进行数字化美术教学研究。2019年我们再次更新、升级数字美术教室设备,添加数位屏、电子教室、智能交互机器人等学习软、硬件,对数字生活时代的美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可以预见,我国城市学校将会大规模配置数字化美术教学设备,数字化美术教学的进程势不可挡。
        二、项目化学习:新时代学生素养培育的新方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总结的“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等观念是项目化学习的思想源泉。杜威的弟子克伯屈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学说,提出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也叫单元教学法。1958年美国医学院提出“项目化治疗”这个词汇。
        在我国,2014年开始,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带领的教科研团队进行指向学习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先后出版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等专著。夏博士提炼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和包含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至此,项目化学习正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成为基层学校学教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三、“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美育路径探索
1.“信息技术+美术”促成教师美术教学指导策略的转变
        在生态文明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用“生态”的理念来审视教育,我们可以把教育理解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的状况如何,也即“生态”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为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环境系统必须先行发生改变。在“信息技术+美术”的数字化美术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转变传统教学策略,本文提出数字化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从“授课者”转变为“数字美术活动指导者”,教学策略要从“授课先行,先教后学,先教后做”转变为“数字美术活动先行,先学后教,先做后教”的项目化学习新策略。
2.“线上+线下”促成学校美育管理的创新
        美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提出“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求“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如何创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美育内容?如何推进美育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版本多种多样,数字美术教育活动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一方面,线下的数字美术教育教学发展,促使基层学校更新管理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美术”的综合育人途径和价值,建立健全学校美育规划,增加美术学科教育现代化的投入。同时,由于数字化美术学习跨越线上和线下,美育活动的网络学习、美术作品的网络展示、学习成果的网络应用都成为既定的事实,这也促使基层教育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观念、拓宽管理渠道、革新管理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线上+线下”的美育活动。
3.“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促成学生美术学习方式的改变
        当下的教学有一个怪现象:口头上喊着要“以学为主”,行动上做着“以教为主”,究其原因不外乎放不下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师本位,放不下高考体系下的临摹、默写模式,忽视学生作为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传统教育观关心“学什么”,注重知识的传递;现代教育观关心“怎么学”,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项目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两种重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的英文单词为E-Learning, 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周迎春.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模式及需注意的问题[J].人民教育,2002(09):49]本文提出“数字美术+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并通过多样的美育课堂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从项目活动中学习,学以致用。数字美术学习系统拓展了美术学习的内容资源、增加了美术学习的工具选项,数字美术活动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针对学情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定研究方案、自主执行方案进行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活动、通过数字化设备把学习成果展示到校园网、作业吧、微博、微信、QQ等平台,使美术学习突出自主性与选择性,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定时适度的差异化学习,这在普通的学习环境中是很难达成的。
        新时代的美育方式必将与时俱进,必将从美育内容、美育手段、美育方式、美育路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教育变革。本文提出在数字美术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路径,希望能抛砖引玉,激起美育同行们对当代前沿的美育路径作进一步探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