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惟
浙江省义乌市江湾小学 322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从小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艺术氛围,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潜在的艺术细胞,培养艺术情感。音乐学科的教学,无论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还是日后艺术特长的发展都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根据兴趣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法;应用
前言: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兴趣教学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音乐这门学科甚至是这门艺术的学习热情。音乐作为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引导学生发展课外兴趣方面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兴趣教学融入到音乐课堂中。
一、考虑考核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一般而言是不需要考试的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学到了多少知识,如果最终无法落实到成绩上,很多同学也会因为天生的惰性而疲于学习,不愿意学习音乐,也不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此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充分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将兴趣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考试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音乐的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雨花石》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考核因素。比如在课堂,一开始教室就应该提醒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家只需要跟着老师一起唱,就能够学会这首歌,所以老师在教学完之后也会提问大家一些问题,希望到时候大家可不要答不出来哦!”课堂一开始教室就可以向学生明确,在教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会加入一个考核环节,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到。小学阶段,学生仍然处于渴望得到家长和教师认可的阶段,好胜心也比较强烈,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考核的部分,就会有学生表现出充足的学习热情。在初步教学完《雨花石》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随机抽点几名同学起来回答歌词:“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下一句是什么?”再比如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的作词和作曲分别是谁?这首歌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通过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在教学中将课堂问题考核作为评分的一项重点内容,即便这门科目最后没有考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提升。
二、将舞蹈和音乐相结合,创造有音乐特色的教学方法
音乐和舞蹈都是具有一定韵律美感的艺术形式,教师在教学音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过于单调乏味,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白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小学生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产品,在接触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审美来源也是短视频等媒体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突出音乐课应该有的特质,创造一些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比如将舞蹈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歌曲中的歌词插入一些舞蹈动作,带领学生动起来,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或跟随教师逐句演唱,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小学生的活跃性普遍较高,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设计好的动作提前交给学生,并且引导其在之后唱歌时就跟随节拍做出这套动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每位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其对韵律的把控。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歌的韵律特点设计和牧场环境相关的动作,甩动胳膊模拟小草的生长,将两只手放在头上来扮演牧场上的牛羊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学习中,并且根据歌词的特点去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这样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课堂中动起来,而不是苍白的坐着听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是十分有趣的教学方式了。整首歌的演唱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标志性的动作,随机抽取表现较好的学生上台演唱并且表演。
当然,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局限性,虽然现在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都会选择给孩子报名一些舞蹈相关的兴趣班,但是在一个班级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舞蹈基础,一些学生的舞蹈基础固然很好,但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跳舞,教师如果一开始就采用过于复杂的舞蹈动作,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当设计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一开始学生对于简单的舞蹈动作掌握就比较好,说明本班学生的肢体灵活性较高,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加大动作难度,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舞蹈动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学阶段的年龄跨度较大,一年级的学生和五年级的学生在表演同一种动作时,表现出来的熟练度和接受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也要充分注意到这些问题。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三、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数量是有限的,在课堂时间较少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明白,好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如果在课堂开始五分钟之内,很难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安静下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为了转变这种尴尬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如今新科技多媒体,来增加音乐课堂中的新鲜感和表现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一首描写家乡风土人情的音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根据声音和图像来激发想象力。比如带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本地秀美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仔细辨认这些地方分别是哪里。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整体注意力就被稳定在了课堂学习之中,其思维也会自然而然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走,在课堂开始五分钟之内,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整体思维带到课堂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音乐内嵌到刻画本地风土人情的视频中,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本地风土人情的秀美,来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和影像是比较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随机为学生选取优质的内容,这不仅会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想象空间,也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这首歌的思想感情,接受其想要传递给听众的情感价值。
总结:
作为小学必修课,音乐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喜爱。特别是在小学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培养学生的情感,降低学生的家庭作业压力,通过音乐教学其实能够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朝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艳.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法探析[J].神州,2020,(5):196.
[2]秦欣然.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考[J].文渊(中学版),2020,(7):878.
[3]魏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探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