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海
福建省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 福建 仙游351253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探讨问题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现存问题;解决对策和方法
引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理性学科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都尤为突出,大多数教师也都过于强调学生文化课的成绩,并没有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这就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产生了审美疲劳,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素质化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之际,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推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作为锻炼学生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
一、分析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体育学科本身就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但许多家长和教师却只是认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只能停留在蹦蹦跳跳和玩耍上,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性,也严重阻碍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打击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其次,部分学校过于强调自身的升学率和考评质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许多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也把初中生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高考上。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并没有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性。而且,部分教师仍旧把升学第一,分数第一当做唯一的宗旨,忽略了身体第一这一前提要件,这就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决策和管理,让体育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和束缚。
最后,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体育课堂的主题,设计出适当的游戏或者是活动,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十分混乱,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来看,体育课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用机械性的训练去麻痹学生的心智,那么必然会让学生在重复锻炼中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教师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过于依赖自身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游戏时间的分配较为不合理,游戏本身也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也没有把握体育游戏应用的尺度和平衡,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花费在气氛的调节上,虽然这一举动会让学生享受到乐趣,但却只能让教育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能引导学生主动锻炼,也无法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的理念,阻碍了体育任务和体育目标的实现。同时,虽然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结构并不复杂,但学生面临的压力和负担是较为沉重的,正是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许多文化课教师也会盲目抢占体育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而体育教师也并没有及时为学生进行争取,这就更加压缩了学生的锻炼空间和余地。
二、分析初中体育教学的调整方法和措施
(一)拓展体能锻炼
从新型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这其中,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是尤为突出的亮点。对此,教师就应当把握好这两部分的内容,把学生体能的发展当作课堂实践的首要目标,拓展学生的体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把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充分结合到一起,整合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而且,教师不能避重就轻,把技能锻炼一笔带过,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不同类型的游戏。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是十分明显的。对此,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主动给予学生关怀和温暖,构建新型且平等的师生关系。再加上,初中生的成长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自闭性和开放性交替,独立性和依赖性同在,自卑感和自尊感共存的鲜明特征。所以,教师也需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和不解,抒发思想感情,及时排解苦闷的心理,让学生用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待各种类型的课堂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注重知识技能训练背后的人文价值,给予学生持续性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能够提高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主动配合各种教学活动[1]。
(三)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理论是指导行动的前提要件,所以教师应当把这两者充分结合到一起,既要让学生主动锻炼身体,也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理论。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生动的故事或者是视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例如,在练习篮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篮球的发展史,为学生讲解著名的篮球明星,让学生了解到名人的励志故事和光辉事迹。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奥运会的起源,马拉松的发展,足球运动的推广,亚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简况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充分挖掘体育的魅力,更加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方向,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理想[2]。
(四)推动游戏与竞赛的有效结合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具备更强的自尊感,他们内心也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认同,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特定的体育竞赛,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比拼意识,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内在的潜力和价值。对此,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置不同类型的比赛,例如运球比赛,投篮比赛,短跑接力赛等等,让学生分成特定的小组,互相配合。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竞赛类的小游戏,例如袋鼠跳,让两名学生在袋子里互相配合,共同向前迈进,直到抵达终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用时来评定优胜小组,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充实教学内容和资源
从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来看,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场所,所以教师也应当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就体育的室外教学来讲,教师应当为学生介绍更多类型的训练动作,在经过简单的示范之后,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作演练视频,让学生自行摸索动作的技巧,释放自己的个性,而教师不应当盲目强调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为学生保留特定的发挥空间和想象力。就室内教学来讲,教师应当丰富室内教学的内容,注入更加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元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体育赛事的纪录片或者是体育电影,带给学生更加充足的视听体验,让学生能够迸发出更多的热情和活力。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仍旧存在观念落后,方法单一,秩序混乱的鲜明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课堂实践进行调整和改革才显得更加必要。本文通过体能的拓展训练,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游戏与竞赛的结合,学习资源的拓展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初中体育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了其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肖永杰.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9(2).
[2]蔡慧.浅谈初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书文摘,2019, 000(005):P.12-12.
【3】白玉华.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8(25):164-165.
【4】欧阳忠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