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闫璐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导入或创建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
        闫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七中学,8300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导入或创建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基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运用
前言:
        要想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逼真,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去学习阅读。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课文进行情境创建故事情境,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情境,或者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均可以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建故事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教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深受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或音频等方式,生动、形象、真切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幅增加学习阅读的效率。
        比如,在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的内容,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准备好一只青蛙在池塘的荷叶上、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行以及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脚后与鲫鱼对话等的图片,并且,在图片配上相对应的文字。授课时,教师先依据课文内容的第一段落,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对应的图片,并且对第一段落的课文进行同步讲授,然后向学生提问:“青蛙妈妈是在哪里生下它的宝宝的?”学生通过播放的图片和教师的讲授,很轻松就回答教师:“是碧绿的水草上,生下青蛙宝宝的。”接着再依据课文内容,继续播放其它对应的图片,并进行讲授。全部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就会极大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效率。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依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建课文内容对应的故事情境,可以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吸引学生去积极进行阅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阅读课文富有感情,使阅读教学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角色扮演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除了为学生创建故事情境,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来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升高,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层体会到体验到文中人物的情感,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对《陶罐和铁罐》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区别吗?”学生会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铁罐容易上锈,陶罐容易破碎。

”当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基本特性了解之后,再选出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并要求他们依据第一段落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演示,并且要表演出陶罐的善良谦虚和铁罐的无理傲慢。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演示对话,扮演铁罐学生说:“我就知道你不敢碰我,懦弱的东西。”扮演陶罐的学生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代表我懦弱,因为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用的,而不用来互相碰撞的……”使学生明白,陶罐对于铁罐的挑衅,据理力争、谦和而且不软弱的态度。然后,再更换另外两名学生扮演课文内容的下一部分。当学生对课文内容中陶罐和铁罐的全部对话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人们动手将铁罐也挖出来后,铁罐对陶罐态度还和以前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了呢?”学生便会积极回应教师:“不一样,因为如果不是陶罐,铁罐就会一直被埋在土里面了。”教师又问:“那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学到了什么呢?”学生此时就会感悟到课文背后的涵义,并回答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的短处,并且与人和睦相处。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课文内容的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深领悟课文的内涵,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联系生活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
        生活是知识有效的运用场所,教师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建情境,对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的气氛均有极大帮助,并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的感受、认知和印象。
        比如,在对《肥皂泡》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提前准备好吹肥皂泡用的物品,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肥皂泡吗?肥皂泡好玩吗?”学生会兴致高昂地回答教师:“知道,好玩。”教师又问:“那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吹出又大又漂亮的肥皂泡吗?你们想知道怎么样才可以办到吗?”学生会回答:“想”。然后教师再导入课文,先对课文的生字部分进行教学,再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向学生提问:“课文中是怎么制作出美丽的肥皂泡的呢?”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去课文中寻找,然后回答教师:“是先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木碗里,然后再加上点水,使它们融化后,再用管子吹的。”此时,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用于吹肥皂泡的用品,让学生去吹肥皂泡,就会使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你们在吹肥皂泡时要对比课文中的内容吹不同样式的肥皂泡,然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当学生完成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就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教师通过把课文内容恰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激发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课文情境过程中,喜爱上阅读,对课文内容留有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提高阅读课文的效率和阅读教学的质量都极为有利。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片,为学生创建故事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或联系生活来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而且,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均可以收到较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鹏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J].才智,2020,(15):12.
[2]刘春霞.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法研究[J].才智,2020,(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