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香
泉州外国语学校鲤城附属小学 362000
摘要:口语交际自始至终都是检验学生沟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语文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也十分突出。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口语交际的发展为切入点,立足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设计,分析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并阐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基本特征;影响要素
引言:
从现代化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已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语言结构的发展也更加侧重于语言功能的开发,涉及到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语文课堂在新时期面临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调整,不再以简单的文字背诵和实绩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对此,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提高对口语交际的重视和关注,要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特点,抓住影响口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实践技能。
一、分析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口语交际在过程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交互性特点,相较于传统的听话和说话训练来讲,口语交际更加侧重于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强调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意见上的交换,涉及到多个维度的要素和知识。所以,口语交际必须存在特定的交际对象,要存在特定的交际关系,而且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互动是双向和多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就课堂实践来看,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主要是以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师生之间的双向合作为主的,重点在于构建良性的师生对话机制。也就是说,口语交际的训练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需求。
其次,口语交际具有情境上的真实性特点,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环境的引导下,调动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迸发出更加强烈的表达和交流欲望,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内心体验,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审美的熏陶。而情境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具备相似的特征,发挥着更加直观且实用的作用。在这其中,口语交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练习口语与交际的内容,真正感知口语交往的魅力和价值,发散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并提高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感知能力。
最后,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具有氛围上的和谐性,平等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展开交流的启动要件。口语教学能够让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下,展开探讨和沟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变得更加友善团结,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1]。
二、分析影响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一)目标要素
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口语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所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阻碍。但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目标要素,这里所说的目标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认知目标,其次是将其目标,最后是修养目标。
就认知目标的确定来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课堂的方向和重点,要让学生感知训练的根本性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语言理解层面上,教师应当重视情境的创设,传授基础的交际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感知沟通的具体形式[2]。就交际目标的确定来讲,教师应当以课堂作为能力发展的根本起点,要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交际方法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就修养目标的确定来讲,教师应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自己言行中的风度。
(二)过程要素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过程性的探索,所以教师也应当把教学过程当作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把握好课堂的进度和节奏。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事先确认口语交际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好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话题内容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来科学确认,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笔试成绩重要还是实践能力重要?父母的唠叨是否能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笔试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未来没有出路吗?这些话题都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氛围的引导下,拓展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把购物当作口语交际的背景,把教室布置成简易的商店,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两者进行沟通和对话。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聆听完毕之后描绘出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形象力,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特定的话题展开辩论,例如社会上的“扶不扶”这一问题,激发出学生的辩论兴趣。
(三)原则要素
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要认真分析现代化口语交际的内涵和价值,坚持特定的原则和标准。具体来讲,教师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尊重系统性的原则,要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法与途径,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构建更加完整的口语能力培养体系。另外,教师要尊重实践性的原则,口语交际活动开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之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做到有话可说,并且愿意交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顺应新课改的基本选择,是锻炼学生社会基本技能的应有之策。本文通过目标要素,过程要素,原则要素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也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规范课堂的用语,让学生掌握更加多样化的交际技巧。
参考文献:
[1]邹新元.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 南北桥, 2020, 000(010):144.
[2]妙学广. 如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9):P.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