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
惠州市仲恺区沥林镇泮沥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占据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其实是阅读答题。阅读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还是学生语文考试中占大量分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各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水平 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学生主观的学习需求,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质量的客观要求。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水平,才能让学生愿意阅读、爱上阅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提高自己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阅读能力不仅仅只是运用于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也对其他学科十分有帮助。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也就有利于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和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碎片化信息逐渐占据着所有人的眼球,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容易被浅显、直白、对比强烈的一些事物占据注意力。小学生们被时代的潮流裹挟,逐渐将自己的重心偏向了娱乐,而不是学习。而在学校教育方面,有的教师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忽略阅读,或者将学生的阅读问题直接进行解答,而不放权给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之下进行阅读技能的死记硬背,也没有技能的运用训练,导致学生的阅读技能似乎也只是“纸上谈兵”。
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研究如何顺利的进行阅读教学课程,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运用阅读技巧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分析
(一)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学习
在小学阅读课设置以前,教师一定要收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了解学生想要阅读什么方面的书籍,然后再进行布置阅读,不仅能贴合学生实际要求,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有效的范围内,控制阅读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力。如果选取学生不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只会是应付差事,走个流程来阅读一下而已,从书籍中完全学习不到教师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或者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话,学生阅读什么样的书籍都是不可控的,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三观不正的书籍,这个时候想要在对学生进行干预,就比较困难了。
教师可以在自由阅读课开展之前,先设定一定的阅读书籍范围,让学生对其进行投票之后,选择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让学生进行统一阅读,在阅读兴趣的推动下进行深入阅读,并保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开阔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比起文字,色彩鲜艳的图片更加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深刻记忆。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音频,让学生将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记忆和视听转化,化抽象的文字为具象的能够亲眼看到的东西,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拉近文章与学生思维想象力之间的距离。
比如说在学习《忆江南》时,作者以景入情,借景生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没有背离家乡,二没有见过江南的美景,就算课本插图是蓝绿交错的江南湖水,也很难理解作者的心情。这时候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逐渐展示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或者一些关于外地工作的人的感想,让学生感受物是人非,时光流逝,自己仍在外地漂泊的孤独思乡的情感,然后再投放江南美景一年四季的变化,最后停在始终描述的美景之上,就能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提问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活力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忌讳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完全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余地。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惫懒心理,我们可以运用提问,来增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总结能力。我们可以在学生展开阅读之前,先向学生提几个总结性的问题,或者精准到某一句的某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一个大概的疑问和认识,然后再对文章进行概读和精读,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理解记忆,从而掌握文章中的知识和阅读技巧。
比如在学习《凡卡》一文时,我们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直接提问学生:“凡卡是一个怎么样的主人公?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全文,然后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总结,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和当时残暴的资本主义控制下的社会制度对底层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四)技巧教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文章,一定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技巧和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更快速地进行阅读学习。我们需要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理解并运用这些阅读方法。比如说,根据需要对文章进行略读,对重点字句进行精读,在考试中对文章进行默读,在自习时对资料进行诵读,根据读后感受进行摘抄评价等等,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记忆和深刻理解学习。
(五)巩固基础,做好预习复习
在刚开始进行阅读的时候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不认识字,或者不知道文字的含义等等,如果在课上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再去进行查验工作,肯定会打乱教学节奏和计划,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在课下解决,然后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良好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复习也是必要的。学生对教师已经讲解过的文章进行复习,既可以重复记忆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对教师教授的阅读技巧再次运用,获得高效率的良好复习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学习过程。
比如说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就需要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对“圆明园”这一珍宝进行了解,清楚认知圆明园在我国的地位,才能够对文章产生共情,感受到文中的悲愤和沉痛。再者,本文中生僻字较多,如:“毁”“销”“烬”等等,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联系和掌握的。教师需要布置抄写任务,帮助学生完成生字生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顺畅的阅读。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晨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赤子(上中旬),2016(23)
[2]何彦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水平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