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王成华
[导读]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成华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500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中老师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中学语文老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对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到创新活动当中,进而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技术。本篇文章就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对策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国家与社会都急需拥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并且创新能力也变成了学生得到长远发展的主要需求。但创新能力的培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策略。针对于此,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老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渗入,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制定培育的方案,使得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所以,本篇文章就以下这些方面来着手来对中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借助活跃的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生和人沟通的场地基本上只有三种,其中分别为家庭、社会与校园。而校园这个场地就是学生借助最多也是最为频繁的,所以,语文老师应重视校园周围环境的建设,特别是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现阶段,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借助多媒体这个新型辅助教学工具,用直观的画面与欢乐的音乐来进行教学,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后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打下基础。比如,在讲述《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老师应先制定文章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就是培育学生观察和概括事物的意识与能力。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和苏州园林相关的视频,学生在完成视频的观看之后,在通过一番讨论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教材上所描绘的苏州园林究竟有何不同之处。视频当中假山池沼的设计以及亭台的布局,这种形象且逼真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对其的注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视频的学习当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环境。最后,学生再结合苏州园林所具有的美,进行想象。假如自己是一个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你将要如何进行苏州园林的设计呢?激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该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其的思维能够得以碰撞,进而促使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身的思维得以活跃起来,进而推动学生更为全面且健康的发展。
        二、结合语文课本,深入挖掘创新因素
        中学语文课本所牵扯的范围较广。教材当中有描绘人物外观特征的,有对景物描写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语文老师为了可以提升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根据课本内容来开展教学。学生在理解课本的前提下,还应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研究其中的创新因素。例如,在讲述《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学的关键应是让学生借助多次对话学习来了解到奥楚美洛夫狐假虎威,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老师结合动物变色龙的视频与图片来指引学生学习文章《变色龙》,其实真正的变色龙会因为四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改变,而文章中的“变色”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同时奥楚蔑洛夫是因为什么而开始“变色 ”的呢?老师能够借助引导同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以后在文章中找到并标记出来。这时有一位学生说道:“奥楚蔑洛夫在全然不知狗主人是什么人的情况下,就想要将狗弄死;而在知道狗是将军家的,其反而说这个狗是无辜的,这件事根本就是赫留金在敲诈;在第三次有人说这条狗并不是将军家的,其还想要教训这条狗的主人。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整个态度的变化都是狗的主人相关,这就说明奥楚蔑洛夫本质上就是一个专权蛮横、恃强凌弱,对于领导趋炎附势、谄媚讨好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墙头草。”文章的结尾说出狗其实将军哥哥的,同时将这条狗带走了,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假如这条狗是平常人家的,那么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当中激起创新意识,并且还培育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开拓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为中学时期学生在活动范畴通常都是在学校当中,学生单凭是教材中知识来丰富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已然难以达成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另外,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与长智慧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老师再讲述教材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引入一些课外读物或是经过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为学生丰富知识,拓展眼界。比如,在讲述《海燕》这篇文章时,老师应明确该内容的教学中心,让学生学会比喻与拟人修辞方式所具有的作用,探索“海燕”形象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之前,老师应先对《海燕》作者高尔基的人物背景进行介绍,并对其所创作的其他作品,如《童年》、《在人间》与《我的大学》等,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老师借助高尔基的人物介绍,能够让学生对《海燕》这篇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并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时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海燕”是勇敢坚强、拥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其中“乌云”“闪电”与“雷声”就象征着反革命的一些暗黑势力。最后,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尝试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更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在感情上实现共鸣, 有助于培育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育体系的持续变革,使得学生对素质教育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培育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是完成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对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育,就需要老师拥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主要依托,为培育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注重课堂气氛的烘托,尊重学生在课上所占据的主体地位,用课本知识来培育学生创新意识,运用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加以方法引导,并为学生拓展创新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很多层面开始着手,为实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燕颖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0):43-44.
        [2]汪祝兰.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对策[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9(05):7-8.
        [3]李晓娟.浅析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下),2018(0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