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英
山东省日照市新营小学276800
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在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应通过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以基础指导方法为核心,并围绕习作主题为主的有效性习作方法策略探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语文习作知识,通过习作教学体系,促使语文思维的形成,进而使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
前言: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建适合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习作练习,并通过习作的练习过程使高年级学生自主完成语言知识的架构,进而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中,应注意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作文练习中调整频率与字数限制,使学生不将习作是为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作为兴趣,进而在习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一、注重习作内容意义,抓准写作重点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习作内容意义的指导,并教授给学生相适应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抓准写作重点。同时,教师还应以习作内容为基础,针对写作技巧运用、段落信息分析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进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并督促学生通过抓准写作重点提升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运用能力。
如,在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习作教学中,首先应了解习作内容表达的意义,明确习作的主题,从而在明确主体的基础上,抓住所要表达的中心进行写作。这一内容意义,如果学生想写《我的成长》主题,那么教师就可以教导学生从个人的生理、心理与能力上的成长进行论述,从身高的变化、逐渐开始懂事到能够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诗句,使成长这一主题展现出了多面性,因而其描写也是多样性的。能够让小学生观察自己这段时间相对于以前的改变,从写作方式、常用技巧等分析,观察成长的多面性影响,具体的写作方法就是根据中心意思进行论述,从核心概念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学生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写,变着法子进行写作,就能一直抓住写作的重点,文章更为切题,进而使习作教学收到预期的成效。同时,使教师的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有效。
二、审定习作教学计划,持续教学创新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进入为写作的字数而苦恼的阶段。基于此,教师及时审定习作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计划来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路线,从理题、解题到论述,对习作中的环节进行针对性授课,持续习作教学创新,从而使教学计划实施更为精准,让学生不再为习作苦不堪言。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创新的方式来再度引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在简短的习作模式训练下来逐渐培养学生的手感,以积极性为核心,调起学生对习作的热情。在两者的整合下,分段落实教学目标,力求整体教学的新颖别致,无论是习作的过程,还是习作的结果,都要尽量地与常规的习作教学区别开,从而发挥习作教学的新鲜活力。
如,在六年级上册“学写倡议书”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将习作教学转变形式,让学生可以模仿公文倡议书,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可以对“太阳公公”等虚拟形象进行倡议:今天的光亮与热度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今天是不是不要躲在云后面让孩子们见见你的脸等等,这样学生对倡议的对象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将写倡议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这一习作教学,也需要教师做出及时的规划,首先需要让小学生指导倡议书的一般格式,然后使学生了解倡议书的具体手法,在写作对象与倡议对象的综合中使学生分清身份,尽力使自身的倡议更贴合实际情况来解决倡议中提到的问题。在练笔的流程中,学生对写倡议书这件事更为熟练。进而使教师指导方法策略的习作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得以有效实施。
三.拓展课内外阅读,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的基础是阅读积累,习作题目给小学生带来的是知识体量考验。因此,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这一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这时候就需要阅读基础发挥出其功力,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对阅读予以充分重视,在长时间的阅读后,学生自然能形成深厚的阅读与习作基础,其写作素材更为丰富多变,能够应对处理绝大部分的状况。继而使学生在习作中拥有足够的阅读知识储备,不会在写作时出现脑海一片空白的情况。
如,在五年级《____即景》的习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原有的课文中关于景色的描写进行联系,学习其写作手法,并能在填空出填写虚拟的事物,如诚实、善良等,教导学生从实际性的事情进行描述,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促进学生的写作发展,需要小学生在平常中拥有足够的阅读知识,从各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交织与情感完美交融,使整体的习作教学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展现出阅读的成效。
四、及时进行习作批阅,适时评价
习作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习作应及时进行批阅,并给予适时评价。常规的写作批改更多的体现在语句的通畅程度与整体结构等方面,整体显得比较流水化。因而,教师应积极展开习作批阅,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批语后能够产生更大的修改与学习动力,在积极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面分析,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认真态度,因而对写作本身能产生更大的重视。习作教学需要教师从平常的生活与语文整体教学出发,在遣词造句中完善学生的认知,对阅读内容做到积极吸收,进而使习作教学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如,五年级“缩写故事”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习作后,应该在客观角度上及时为小学生进行评价与修正,从而良好促进习作学习的发展。教师给予的评价应该展示出多面性,适时评价,进而使评价良好效果,充分展示出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指导方法策略探究时效性。
总结:
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应通过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以基础指导方法为核心,并围绕习作主题为主的有效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语文习作知识,并通过习作教学体系,促使小学高年级语文思维的形成,进而使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有效。
参考文献:
[1]吕文瑞.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J].学周刊,2020,8(8):47-48.
[2]龙国华.浅析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1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