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邹奎
[导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入恰当的阅读教学模式。
        邹奎
        湖北省孝昌县陡山乡中心小学432912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入恰当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形态,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根据某个主题选择大量与教学需要相符的一组阅读材料,教学生对多篇材料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阅读,助推学生阅读力的提升。群文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重要的思维策略应用到群文阅读当中,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提高群文阅读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群文阅读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可将抽象思维简化为直观思维,将逻辑上紧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思维导图能够拓展思路,发散思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形式。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继承和创新,它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一个议题结构多篇文本,基于师生共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融合的作用
        思维导图最先是托尼·巴赞创作形成的记笔记方法,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是基于一个中央节点持续向周围发散的树状图。伴随着思维导图的发展和应用,现如今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促进知识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凭借其重点突出、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系统丰富等优势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群文阅读是教育改革背景之下产生的带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特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如今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重要方法。将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进行融合,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基于思维层次的阅读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结合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的发展阶段,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较为抽象和富有逻辑性特征的语文篇章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现状和学习特征,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和生动化的思维工具,助推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之下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当中抓住主题进行思维拓展,提高群文阅读能力,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第二,有助于帮助学生优化语文阅读方式,强化阅读兴趣与动力。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能彰显群文阅读的作用,也更容易将群文阅读综合而又复杂的信息集中在一张思维导图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维导图分析过程当中,对群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享受。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融合的实践方法
        2.1思维导图建构阅读行为体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将面对更多的阅读材料,而且要快速找到这些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本之间的关联,在提炼有效信息的同时及时剔除脑中存储的无用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思辨能力,而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辨识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速度,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文本匀出时间。反复训练后,学生就能掌握使用思维导图快速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这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2.2学习思路清晰化,增强自主学习效果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阅读。小学生由于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在自己进行阅读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而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将自己每一步的思路都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出来,然后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审视和与教师思维导图的对比,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明确自己的阅读思路。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由于学生思维太过发散带来的混乱性,从而增强了阅读的效果。

比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学生在读到第一段时就要在纸上写上这一段说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在阅读第二段的时候则要写上这一段讲述了毛主席挖井的事情,在阅读第三段的时候写上这一段讲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整篇文章的结构就跃然眼前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思路也就会更加清晰。
        2.3课堂教学,巧妙贯通
        思维导图具备了课前预习的积累,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当中,阅读体验的难度明显减少,而教师也便于把更加深入全面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所以需要将优化课堂教学作为重要改进方向,尤其是要善于引入思维导图,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优势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群文阅读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的特征,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顺利达成知识整合与梳理的目标。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全面的课堂教学,必须把识字、阅读和写作等多元内容建立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此,在群文阅读实践当中,教师要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形成促进学生多项思维的群文阅读方式:阅读概览、主题呈现、阅读分享、核心问题与读写整合。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可以服务于学生对于群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感知、梳理和把握,优化学生阅读体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对文章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梳理,并要求学生对这些重要语句段落体现出来的主旨思想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交流分享当中深化对主题的认识,顺利把握整个思维导图的内涵。
        2.4教学相长,形式不拘
        《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教师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但这些也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备课时所预构的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理解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对文章结构脉络的梳理,更是一种思维形式。然后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掌握绘制技巧。最后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改进教学,这也有助于教师完善个人教学的缺漏之处。例如,教师以“聊”字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并结合学生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畅谈,将古诗的一般教学分为八个部分(诗题、诗意、作者、阅诗疑问、诗歌朗读、写作特点、思想感情和读后感受)。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了古诗学习的策略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以“聊”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创设话题,就已经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些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从“聊”想开去,让生作为学习主体交流、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之下提出的全新阅读模式,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高度,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过去单篇阅读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当中构建思维体系,完善阅读素质。面对阅读教学的巨大转变,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顺应形势,将思维导图这一现代化的思维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和意义系统的建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突出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最大化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璇.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5(8).
        [2]江伟英.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4(4).
        [3]钟燕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