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玲
威海市河北小学2642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使小学生通过朗读训练获取灵感和语文知识。同时,对提高小学生语言水平、表达能力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方法
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朗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打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使小学生对朗读训练产生强烈的兴趣,积极融入到朗读训练中。并且,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在富有感情的状态下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喜爱上朗读,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通过角色朗读点燃小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特征,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去探究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丰富朗读的形式,使朗读更具有趣味性,不断增加小学生朗读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朗读训练中去,发挥小学生朗读的才能,提高小学生朗读训练的效率。
比如,在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先通过角色朗读方式,让小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再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先选出一名小学生负责读课文中小蝌蚪的对白,然后再分别选出几名小学生负责朗读鲤鱼、乌龟和青蛙的对白,另外在选择一名小学生对课文的陈述部分进行朗读。之后,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按照自己负责的课文内容部分,分别进行朗读。首先,由负责陈述课文内容的小学生朗读:“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每当我看见其他的小朋友和妈妈在一起玩耍时,我特别羡慕……”在让负责朗读小蝌蚪对白内容的小学生与负责朗读鲤鱼对白的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他吧!”之后,负责朗读小蝌蚪对白的小学生,再与负责读乌龟对白的小学生进行朗读对话训练。当整篇课文朗读结束以后,语文教师还可以更换小学生人选,继续以此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使班级里的小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训练中来。
语文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积极参与到课堂朗读训练中来,并且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也会产生深刻的记忆,通过一定的朗读训练,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会极大程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通过还原课文加强小学生语感
在朗读训练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使小学生可以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训练,促使他们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和水平。
比如,在对《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开始授课时,先对课文的生字知识进行讲授,之后让小学生先自主阅读一遍课文内容。
小学生阅读课文以后,语文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播放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图片和视频课件,让小学生参照视频图片,用朗读的方式来还原描述课文的内容和细节,促使小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在还原过程中,小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狐狸的内容:“狐狸得意洋洋对老虎说……”进行还原时,语文教师可以对这句话先进行讲解:“狐狸知道成功骗过了老虎,让老虎以为吃了它一定会受到老天爷的惩罚。”再让小学生进行朗读还原,就可以使小学生更加理解课文,体会到课文中狐狸得意的情感色彩,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朗读中,进而提升朗读的效果。
通过让小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且还有助于小学生找到朗读的灵感,提高理解能力,对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知识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三、依据教材打造朗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小学生打造合适的朗读氛围,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训练的效率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音频或者视频课件,当小学生进行朗读时同时播放,使小学生的意境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有效提升朗读的质量,进而使阅读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比如,在《寒号鸟》这一节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漫山一片白色,以及河里的水结都成了冰的视频和配乐,在小学生进行朗读时同步播放。使小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对课文的环境有更真切的感受,充分融入到《寒号鸟》的课文意境中,进而更深层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小学生朗读完毕课文以后,教师再提问小学生:“寒号鸟为什么会挨冻呢?”小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回答教师:“因为号鸟不听劝告,过于懒惰。”教师又问:“那我们要不要向寒号鸟学习呢?”此时,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会再次回到课文的意境中,积极回应教师:“不要。”由此使小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再进行阅读教学时,就会大幅提升阅读的效率。
有效朗读对小学生体验课文人公的感情色彩,增加情感体验有直接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会使小学生更扎实掌握其中的语文知识,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极为有利。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朗读、班级朗读比赛等形式,来强化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比赛中,设置单独朗读、合作朗读的比赛环节,为小学生创建朗读的平台,让小学生展示、发挥朗读的才能。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加强小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在朗读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各种情感的把握,展示自己的风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在点燃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朗读训练中。并且,小学语文教师要参照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应用多样的授课形式和方法,使小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深层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入体验课文中所抒发的情感,进而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训练中,并喜欢上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君.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61-62.
[2]芝世珍.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48.
[3]张建军.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8):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