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军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 405409
摘要:小学低年级段是我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端正、优良的道德品行最有效的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健人格的成长,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是笔者关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所作出的探究和阐述,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前言:
小学低段语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语文基础,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虽然两者看起来是不同的教育学科,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两者本身在实质上却拥有着一致性和关联性,两者之间一直都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互相牵绊。因此,教师应当科学研究、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端正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一、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每一篇教学内容,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学生搜索和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典故、寓言和相关的知识内容等,为学生进行拓展讲解和深入引导。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点滴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品质,还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深刻体会、理解和感知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坐井观天》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不仅生动、有趣,还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细致揣摩和深刻体会为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道理运用到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引以为戒,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蛙”,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的叫声吗?哪位同学可以来模仿一下?”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回答:“呱、呱、呱”。教师:“你们可真聪明,知道青蛙的”“蛙”字怎么写吗?青蛙叫声的“呱”字怎么写吗?”然后,为学生讲解青蛙的蛙是左右结构,左右两边的占格位置差不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令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还令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接着,在详细讲解完生字写法和读音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坐井观天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他们丰富的联想,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则寓言故事,所引申的含义和对大家的教育意义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表示回答:“青蛙一直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井上那一小片天空,所以思想比较狭隘。”教师:“你们回答得非常正确,所以你们要成为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不要成为一只井底的青蛙,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儿,要多去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视野,而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这样不仅对你们未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你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你们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令你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通过这种在教学内容中点滴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令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以及正确的道德行为,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令学生对语文知识充满渴望。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融入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课堂的单位教学时间相对较短,那么课堂教学时间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剩余时间,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自制的教学PPT,并将教学内容中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德育教育内容,积极融入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拓展和延伸相关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能够根据一件事情、一篇文章,自己迁移出相关的德育思想和德育行为的能力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完小学语文二年级《坐井观天》这部分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联想与其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教师:“同学们,你们能通过本篇的教学内容,联想到哪些咱们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或所知的寓言故事吗?”学生们积极踊跃地抢答:“守株待兔、打草惊蛇、掩耳盗铃…”教师回答:“非常好,你们真是令老师刮目相看,没想到你们知道这么多寓言故事,那么请你们将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所体会和学习到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和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和交流一下吧。”然后,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与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巡视整个教室,听取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在大家交流完成后,引导学生从各自小组中推荐一位具有深刻体会和丰富感想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和交流。在大家都分享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和反思,引导学生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是要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弥补和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漏洞,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大家才可以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相关的教材内容,深化教材的意义和宗旨,还可以加深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寓言故事背后的真实意义,得到正确地引导,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阅读词汇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且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作为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延伸相关教学内容中德育思想的能力,还可以端正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风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0,(5):106.
[2]张慧玲.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写真地理,2020,(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