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涛
东营市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小学 257344
摘要:建立兴趣的最佳时期就是在小学,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必须科目,而阅读则是小学语文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能使小学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是学生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文化底蕴的有效路径。但是,要想保障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地开展下去,阅读兴趣的激发则是基本前提,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关注的要点。基于此,教师应以此为教学目标,对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受益。
一、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而小学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本就枯燥乏味,若再一味采用以往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难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课堂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学习成绩难以达到理想的标准,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反之,若小学生对于阅读拥有一定的兴趣,就会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以《小马过河》一课为例,主要讲述一匹小马是怎样克服困难,最终走到河的对岸,课文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任何事情只有自己敢于大胆尝试才能明白真相。由于这篇课文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童话故事,而小学生又对表演和模仿有着强烈的欲望,因此,教师应适当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表演,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还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二、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让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逐渐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有效的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使其能直观的感受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将课文中的场景进行一定的模拟还原,让小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将自身融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化为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能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以《望庐山瀑布》一课为例,若只是靠教师单纯的讲解,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并不能体会诗中所描写的意境,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课堂知识掌握的也不理想。如果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把庐山瀑布的特点展示出来,再配以适当的音乐,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还能将自己融入到诗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意境,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设置相关问题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富有强烈好奇心的时期,假如语文教师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阅读悬念,小学生则会被悬念吸引,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及欲望,提高对课堂的关注度。语文教师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应选择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相关问题,并且所设置的悬念应围绕课文主题。这样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其积极自主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及分析。还能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同时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选择课文的重要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悬念:盘古开天地时所使用的是哪种工具?是斧子还是刀?月亮和太阳是由盘古身体的什么部分所化而成?这样的问题并不难,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同时小学生也能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实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促进的效果。
四、积极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语文的涉及范围较广泛,而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十分有限,若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积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在增加小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还能积累更多优秀的语句和词汇,学习到更多的描写手法和修词方法,为小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入手,推荐一些优秀且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藉,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及阅读能力。而当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就会促使其阅读兴趣的提高,从而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有效的提升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由于本课是全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整本书中的典型人物进行逐一的简单介绍。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等,经过这样的介绍,小学生就会对书中其他人物的故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并能在阅读的过程 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写作素材,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结:
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阅读,阅读能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获得身心的愉悦、情感的提升以及更高的思想境界。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以及多种手段,促进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更有深度、广度的阅读,同时也能获得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玉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54.
[2]金东红.简析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