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军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长武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高中生一般读书时不会出现明显不知道字词、磕绊等现象,表面上光滑流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真正“理解”。深入分析读书对象时,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内容,有时还得让教师透露答案。这种相对矛盾的现象表明教学策略存在问题,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平没有实质提高。下面我想从推进深度阅读、采用合作阅读、重视课外阅读、开展阅读活动、开展读写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读书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文学作品的质量如何,采用哪种修辞手法,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等,有一般客观公认的评价和解释。读者从这部作品中得到什么,是因人而异的。至今为止的高中语文阅读教育在这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将阅读的“主观”变成了“客观”,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的解释基本上都是“标准的回答”,几乎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心情。学生渐渐地不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阅读对象,能够流利地阅读,在教师那里养成了“能够坚持下去”的习惯。这显然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引起了一系列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一、推进深度阅读
这里所说的深度阅读,不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提示阅读对象的深刻内容,而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深刻的读书感觉。如果是从读书对象中培养出来的,认真思考的结果,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差,也会给他们带来收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能力的训练。当然,深度阅读并不完全放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性,而是以教师为主导,是辅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允许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对象的意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意识。
例如,《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写的一首诗。文章通过作者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在阅读教育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辅助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讲述自己的阅读感觉,把这首诗的感情氛围和深刻诠释直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二、合作阅读
如前所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阅读对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读书感觉,这与读者自身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高中生渴望自主独立,但客观上没有社会经验,深度阅读有偏差。教师应允许学生创造和表达可能错误的想法,但不要听取这些错误的想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学生有更全面的阅读感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合作阅读。也就是说,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对读书对象产生更客观的认识。
例如,《老人与海》。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与高中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在读书中,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可以从文本中看出来,但并不全面和深刻。此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阅读组,每组提供同一文本的背景资料,让大家自由阅读,在组内共享,然后在组间讨论,最后可以探讨该文本的真正含义。
三、利用教材
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阅读方法的不恰当。方法的多样化和体验的准确性是高中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享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文本多样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本类型中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切入。
首先,我以作者朱自清为话题进行导入,让学生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学过的相关作品谈一谈对作者的印象。之后,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大意。进而,让学生以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来鉴赏文章,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感受文章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和作者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态。最后,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月下荷塘图,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与回味中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丰富其审美体验。
四、重视课外阅读
从整体上看,课外阅读是自学活动。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很好。但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一些教师只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不做任何指导,不了解学生读过还是没读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难以估量。第二个问题是,有些教师过度介入课外阅读,学生无法多次自由交谈,严重伤害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利的。因此,课外阅读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干预起到了推动学生阅读的作用,不会让学生感到过度受到牵制的压力,从课外阅读中可以获得很多收获。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是历史上有名的演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演讲作品作为课外阅读对象,这符合学生当时的兴趣方向,如《永不屈服:温斯顿·丘吉尔一生最佳演讲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等,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观察学生的阅读进展和阅读状况,经常提出一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反馈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五、创设情境阅读
观察高中课程现状,发现死气沉沉是大部分教室的通病。在高考重压下,师生很少关心课堂气氛。特别是“读”这个过程本来就很费时间,再加上上述那样深刻的读书、合作性的读书,读书时间就可能会变长。有些教师为加快教学进度,少花费时间,不再采取阅读合作措施,使教学过程显得“虎头蛇尾”,未能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潜力。如果能灵活插入新鲜有趣的阅读活动,就能改变阅读教育的方式,活跃阅读教育的氛围。
例如,《雷雨》是脚本的摘录,我们就可以改变阅读教学模式,组织表演活动。上课前几天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自由组织,抽时间练习剧本。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让各组进行表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评分,教师最后总结。学生在练习时一定要深度阅读,通过表演,欣赏和评价其他同学的表演,就会产生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活动是新鲜的,使学生有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今后能够更深入地参与阅读教育。
六、读写结合
阅读学习成果的应用反而促进阅读本身。阅读教学有很多应用性很强的的场景和方法,也包括写文章。从人写作时的心理活动来看,它必然具有从自己的读书经验中寻找语言等各方面素材的自觉运用,结束后,将自己的作品与自己读过的类似对象进行比较,寻找自己存在的不足。换句话说,好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地锻炼了阅读能力,达到了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因此,读书和写作需要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是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话题。阅读是人们最重要的自学道路之一,阅读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中也能持续发挥作用。高中生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需要越来越强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希望更多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加强教育创新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阅读教学成为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赵英.《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成才之道,2018(31):52.
[2]王素芬.《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J].课程教学研究,2018(45):108.
[3]金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解决办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