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清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理家坪乡学区 426206
摘要:小学是为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奠定基础的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并积累写作技巧。但语文阅读并不总是仅以教科书为基础,语文考试的意义不仅是对诗歌朗诵和对原文理解的检验,而且还在于学生的分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考查。教师如果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注重提高课后阅读质量。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高质量
小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而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阅读局限在课内。需要认识到,在任何阶段教授语文都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拓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压力相对较低,他们有很多空闲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经验逐步拓展,以确保学习质量,从而显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一、在课堂内外更好地连接课外阅读
(1)加深对正确阅读的理解
为了做某事,就需要有目标和指示,以便可以制定计划并实现目标。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本质是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从浅入深,逐步进入文学世界。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拓展阅读与雷锋有关的作品和文章,这不仅可以补充阅读材料,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的思想闪耀智慧。
(2)仔细选择阅读清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不仅要注重改变学生的阅读观念,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阅读爱好和书本风格,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思想发展阶段。六年的小学生涯可以在塑造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挥良好作用,最明显的体现是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大部分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会喜欢生动的故事,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会选择一些较深入的文章,如成长经历,一般传记故事等。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推荐不同类型的书,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
(3)仔细确定书籍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的指导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教师们应该做好深入研究的准备,能够准确地掌握课外作品的内容,体验主人公表达的意图。教师只有仔细确定书籍的质量,为学生的指导作好充分准备,才能帮助学生制定各种阅读计划,并且可以很好地处理学生的困惑。
二、两种阅读策略
为了使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需要注意上述三点,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还应提供相应的建议。
(1)结合一定的写作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量的信息融入学生的脑海,学生不能一次接受所有信息,也不需要接受所有信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写作来汲取有价值或有趣的内容,体会书籍的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好词好句,写下来。这样学生的阅读也可以变得有章可循。
(2)加强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容易看出,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促使学生深刻地体验文章,加深感受。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讲台朗读文章,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读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胆量。
通过安静地阅读无法达到此效果。
三、掌握三种阅读方法
(1)如何圈读
购买书籍后,学生通常希望了解故事文章的内容,很少有人第一次注意到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因此,为了让学生高效阅读新作品,教师可能需要提前做好工作,鼓励学生列出关键段落、句子,并指导学生仔细地体验这些段落、句子等。这些句子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快速促使学生了解到文章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了作者的真正情感。
(2)如何进行阅读评论
鉴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兴趣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一般思维特征和阅读兴趣将他们分组,然后选择分组阅读。然后,根据一本书的主要部分,经典部分和发人深省的部分,确保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小学生一直处于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阶段,一直在研究和发现问题。适当的指导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此外,小学生的各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面对世界,他们将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按一定顺序提问。例如,这本书讲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这本书是什么意思?只要他们足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则教师提出一定的表扬。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固定的答案。这可以鼓励学生对阅读变得更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热情。例如,您可以为高年级学生补充《三国演义》小说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对历史感兴趣,并且会对三国中的角色有事先的了解。同时,他们对三国人物的理解因个人而异。通过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学生将能够理解彼此的意见,并形成对人物的全面理解。
(3)综合经验方法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常被阅读并且适合所有年龄段。教师可以教学生阅读经典书籍,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书来阅读。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保持与学生的多层次交流。教师在选择书籍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喜欢的书籍的类型。书籍的自选阅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行选择书籍;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选择书籍的动机以及他们想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第三阶段是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仔细比较两次分享活动之间学生热情的差异,以更好地组织将来的课外阅读共享活动。这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成长,并进入语文阅读的世界。
四、指导学生理解阅读的基本主题
毕竟,小学生年纪还很小,会读少量的书,在课后阅读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当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认知不同时,学生就会出现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这能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也就可以轻松理解更多内容。有些书的理解比较困难,即使向学生清楚地说明了这些内容,他们仍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原文内容补充一些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密不可分。教师应遵循上述这些方法,并结合他们的日常教学经验,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课外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这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以提高质量。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积累写作技巧,并结合上述四项内容来发展正确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以上就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3):56.
[2]高红霞.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9(15):40.
[3]张良学,崔苗.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2019(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