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林海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始受到了关注,
        林海霞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157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始受到了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为了解决低年龄段学生的相关问题,许多学校在班级内设立了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学小组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有些学校开展小学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并不好,有的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语文教学,所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授课形式;培养师生关系;营造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均在7岁到1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太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先与同龄人之间进行沟通,这十分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习在班级内设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多个学生构成,而且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水平都很平均。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让小组内成员通过交流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可以说,学习小组已经成为了班级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现状与不足
        虽然许多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已经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但许多的语文课堂的课堂效率仍然不高。所以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许多学生打着小组学习的幌子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还会影响别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安排小组学习时,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目标,或是布置一个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时,要做到均匀分配、合理分配,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小组之间差距过大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也有着不足之处。首先,教师无法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这就让教师无法知晓学生的掌握情况,让教学进度变得十分缓慢。而且,一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生往往不会参加但合作学习中去,这就拖慢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教师也要注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合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授课形式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方向地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会让学生养成“懒散”等一系列的坏习惯,这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降低了语文课堂的进行效率。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再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够让高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在合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课堂的进行。
        例如,在进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讲授时,我将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进行学习。我将这篇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一部分分给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让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阅读文章。然后我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老屋一直不会到?”让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更加方便学生的讨论。经过很长一时间,每个小组内都得出了答案,也知晓了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一旁起一个辅助的作用,这不但锻炼了小组内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到了本节课堂的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直是困扰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重大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很差, 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能再依赖教师进行学习,学生应该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去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团体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去完成。这样不经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猎人海力布》一课的讲授时,我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我先安排学生自己去阅读《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总结一下这个故事分成哪几个部分。许多学生在完成阅读后都能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少了一些内容。紧接着我安排小组内的成员去讨论,向小组内其他成员来说一下这个故事大致发生了什么样的内容。班内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都在说自己的见解,然后跟其余学生进行了交流。我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小组合作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氛围往往决定了小组合作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高效地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让班内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让所以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当中,还改变了原本枯燥、无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时也要结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这样才能让小组学习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促进语文课堂的进行。
        例如,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讲授时,我给学生简单地说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向学生播放了当时被列强占领的东北的情况。当学生们读完周恩来在租界遇到的事情后,都感到十分的愤怒。我又向学生播放了一些中国成立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在课堂上说出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在小组内讨论。学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有的说不想让中国在被欺负,有的说想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下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绪,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了学习。
        总的来说,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的课堂的常态,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以确保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进行自主地学习,促进小组学习的进行,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教师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安排小组内成员时,要确保小组之间学生的情况要大致相同,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季晓莹.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7(06)
        [2]李金燕.新课程背景下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3]龚莉.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新思考[J].才智,20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