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郑洪梅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以生为本的生本教学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郑洪梅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大山包镇中学 657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以生为本的生本教学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给学科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和管理策略,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存在本位思想,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语言水平发展不足。那么,如何将生本教学融入于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之中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教学;课堂活动
        语文是学生认知学习的一门语言学科,对学生的沟通交际、文化理解、素质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和打牢,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语言理解效果,增强学生的整体水平。此外,初中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培养策略,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方面存在偏差。对此,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生本教学的含义和作用、生本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语文课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堂环境构设不足。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驱动力,其语言环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环境策略,其语言情境构设不足,导致学生的主体渗透和参与热情难以保证。第二,教学策略较为单一。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能保证课堂活动的实施效果,还使学生在文本理解上得到提升。但在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思路和教法,其组织策略和教学方法过于固定,缺乏相应的创新思路,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发展不足。第三,个性化实施欠缺。当前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在面对差异化学情时,缺乏个性化的实施策略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两级化现象。
        二、生本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生本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其生本教学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真实、高效的学习与理解。将生本教学运用于课堂活动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本教学的细节运用,将最大化的引导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保证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体验。将生本教学运用于课堂活动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语言架构,使学生在语言的认知和文本理解中获得真实成长。生本教学主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教学方法的运用,将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散空间,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认知架构,从而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益。
        三、生本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相对于传统单调的语言讲授,其情境课堂的设定和引入,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在语言环境的体验和认知中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直观的语言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大致方向,进而在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以生动的情境为依托,提高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收获更多知识。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这是讲述我国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石拱桥的特点,赞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石拱桥的语言特点和形态特征,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石拱桥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赵州桥、卢沟桥等桥梁的造型特点,丰富学生的基础认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生动形象的图像展示更易于学生投入到文本学习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等特点。
        2、语言互动,提高学生文本理解
        师生互动是课堂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环节,其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使教师更为直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课堂的施教情况,从而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设置相应的互动环节,以互动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保证学生的主体效益。同时,在互动问答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确保学生的有效渗透与高效思考。如在《背影》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以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对文本整体产生初步了解,对此,我采取语言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细节理解。“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到几次背影?”“写到四次背影。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四次的背影描写,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通过语言互动环节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把握,还能检验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效果。
        3、问题创设,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问题环节是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其问题环节的有效设置,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问题内容进行延伸,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加深学生的主体理解,使学生的语言意识得到充分能动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结合课本内容,展开问题创设,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情况,设置以下课堂问题: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②在文章的阅读中,第二自然段并没有提到白杨树,那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③结合你自身的理解,白杨树在文中到底象征了什么?通过对细节问题的设定,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语言理解,还使学生在情感思想的把握上更加深刻。
        4、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现象,导致其学生主体的认知效果难以有效提升,阻碍其整体发展。对此,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能力。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当前存在差异化问题,对此,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小组传帮带的整体优势,加强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还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他那就问题,如“本文主要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等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整体的语言发展。
        综上所述,将生本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之中,结合生本教学的组织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参与兴趣,还使学生在语言理解、整体把握方面得到加强,有助于写生巩固基础、促进发展,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从学生的主体入手,以贴近学生实际学情为基点,运用多元发展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丽.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施[J].课外语文,2017(5):175.
        [2][李雪桂.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7(21):13-14.
        [3]王小芳.浅谈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8(15):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