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春
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指南》指出,做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要着眼于对儿童“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培养”。学前阶段作为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核心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基于儿童视域,发展核心素养,重视园本课程建设。
关键词:幼儿;核心素养;园本课程建设
本文简单指出了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内涵以及当前建设现状,进而探究相关可行的对策,以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有效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打造真正以儿童的立场、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建设课程。
一、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课程的含义
教育部2016年 9 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而学前儿童处于人格、习惯、品行塑造的关键时期,需要将其视为特殊群体,探讨建构核心素养理念。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立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幼儿园工作者作为参考,如何正确去除幼儿园“小学化”的态度植入,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塑造与提升核心素养,这也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了幼儿园核心素养培养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核心素养课程体系通过文学素养课程、音乐素养课程、科学素养课程、儿童生活主题课程等系列课程,综合培养幼儿文化认同、申辩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素养、创新能力等基础素养,并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幼儿园阶段还应该培养幼儿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信息交流能力、基本社会适应能力、初步学习探究能力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基本框架结构,“幼儿学习五大领域内容的原因以及学习各领域内容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幼儿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什么教”“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是学前教育领域应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幼儿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培养集中以中小学群体为主,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随着我囯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正处快速前进的上升期,一时的“入园难”、“入园贵”、“好园难觅”等刺激了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一时幼儿园如雨后春笋涌现,而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照搬国外的模板,有的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也有幼教集团以研发团队名义开发园本教材,不论哪种理念模式,大都是以家长的需求为主导,一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讨论让家长挠头烧心,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全体发展与精英培养等逻辑矛盾贯穿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忽左忽右运动式推进,不能理性发展。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也只是专家们坐而论道而已,始终不接地气;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重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但去什么?怎么去?去了之后怎么办?教育行政部门只提供了标准、纲要、要求,专家也给了不少的理念、建议,但基层幼儿教师进了课堂却仍然很难把握。
早期教育的四大核心理论内容和实操方法体系,即“把握最佳期教育”“两个生命同时养育”“两种语言同步发展”“培养好习惯,造就好命运”,为幼儿园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多见,从数量总体上看,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还是略少,研究范围不全面,尚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质量总体上看,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其中突出性问题:很多过分强调“园本”“ 特色”或“与众不同”,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园总体的课程目标内涵对应不紧密。最重要的是,部分园所课程领导者缺乏课程领导与管理能力。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立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完整的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架构是少之又少。
有破必须有立,立什么?怎么立?
2013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前两期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要使各地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示范区标准,只有通过深化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立,才能达到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们长期从事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我们正在探索从学前师范类学校与幼儿园互动结合的角度和家丶园丶社会等多维的层面思考,真正从中国幼儿自身特点来思考,借助本校幼儿师范坚实的师资力量,对现行幼儿园课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探寻课程开发、建构和实施中存在的经验及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尝试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分析改良——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的动态长效机制。用系统的、完整的、实用的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来螺旋式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幼儿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课程建设理念,完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就是一段旅程,这是一段老师与孩子共同朝着“美好教育”走去的旅程,“越儿童、越特色”。幼儿个体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顺应幼儿,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环境,设计活动,用儿童的视角,倾听、观察、思考、教育,让儿童成为教育的真正主体,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教育中,每个领域(学科)都有自身的素养要求,但核心素养绝不是各领域(学科)素养的简单叠加。幼儿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培养,不可能仅通过某一类活动就能够完全实现,而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要更加强调整合的课程理念,在五大领域内将核心素养的四大模块,八个主题划为:生活与健康;生活知识与自理能力;卫生习惯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与体育锻炼。强调在各类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幼儿园还应当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出发,结合本土的教育资源,充分连接家庭、社区、社会资源,挖掘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富有科学理念,具有优质内涵,以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重要准则,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规范课程管理,建设重视核心素养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管理是关键,教师是核心。首先,幼儿园只有把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让课程落地生根。园长要为园内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会议可以包含专题讲座、跟岗观摩、学员论坛三种培训形式,内容包含从政策解读、幼儿园课程建构、教育科研、家园共育、一日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指向幼儿园内核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建设者应该是课程设计者、资源挖掘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评价者的融合,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应转变观念,把握自我角色定位,根据幼儿的经验发展,为幼儿提供资源,鼓励其活动,并做适当的指导。园本课程关键在于落地实施,通过汇聚多方力量,紧紧把握“生长性”“ 结构化”和“审议制”三个关键词,让园本的课程进一步班本化。其次,园长要及时分享课程建设的最新理念,让教师知道高品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的价值、建构原则及组织实施。优化园本课程建设推进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总体思路、营造规范和谐的环境、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建设从管理层面所需要做的一些工作。让教师们互相分享制定学期计划的流程,包括分科计划、主题计划、区域计划、主题计划和周计划的制定,从而促进全园教师的成长。最后,幼儿游戏的培育发展,园长要从学前教育核心素养—游戏素养、重塑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价值观、培育教师游戏素养、系统规划创设游戏环境、游戏导向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五大方面出发,向园内幼儿教师进行系统化的阐述,同时能够以案例为引导,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教师带来不一样的思考与启发。让幼儿园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回归课程基本元素、建立网络思维、遵循教育规律,让课程更具操作性、实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究幼儿核心素养内容并且制定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探究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加强家园合作共育,探讨家庭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作用及参与方式。继续努力推进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为指向的课程建设,遵循教育规律,把幼儿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年龄段、各领域具体培养目标,加强横向领域与纵向年龄段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编织成一张指向儿童健康、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网络,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幼儿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构与研究》课题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苏晓芬.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考[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3):20-21.
[2]高翔, 黄莉. 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园本课程建设[J]. 教育科学论坛, 2016(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