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刘永康
[导读] 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构成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刘永康
        青海德令哈市第一中学 817099
        摘要: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构成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呈现形式,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均占有较高的比例。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特殊性及其教师采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如何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古人文化并感知古代文化思想是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开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所在。因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传统一味灌输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文言文学习,导致文言文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感悟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使语文教学得以高效、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一、重视课前预习,减轻课上学习压力
        文言文由于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题,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上难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而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消除学生的挫败感,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增强学生文言文新课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在进行《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并借助注释了解文章中出现一些字词、句子的意义,比如鸿儒、白丁是什么意思,“何陋之有”是怎样的表达手法等等,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并让学生课下查询资料,了解什么是“铭”,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我也先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并重点关照一些预习效果不佳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如此,通过预习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提前感知了新课内容,摆脱了学生盲目学习状况的产生,推动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
        二、重视朗读教学,感悟文章语言魅力
        文言文语言简短、精炼,非常讲究字词的运用,某些字词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诵读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反复吟诵、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用词的精炼和奥妙,帮助学生形成并建立文言文学习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入感知和理解,以及对作者描写和表达方式的认识,进而对推动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以《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章语言凝练、形象且富有音乐美的特点,同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在完成文章脉络的疏通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语气、语调的变化。比如第一段以单纯的叙事为主,因而朗读时可用平稳、缓慢的语气读出;第二段描写了洞庭湖气象万千的雄伟壮观场面,因而读的过程中应当用雄浑、厚重的语气将这壮丽的场景朗读出来……之后同样随着描述内容的不同而适当转变语气,在反复朗读的过程感悟文章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如此,便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凸显了文言文语言的魅力,强化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营造课堂情境,丰富学生感官体验
        营造课堂情境是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为了减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倦情绪,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源营造情境,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剧、戏曲、歌曲等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渗透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良好课堂情境的感染下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使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美景有深刻认识,同时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作者有关的信息,使学生对东晋王朝的极端腐败、作者陶渊明的志向有基本的了解,之后给学生展示一段与文中所描述的安乐、美好的视频画面,并让学生结合对视频画面的观看以及对文章的阅读谈谈自己眼中的世外桃源是怎样的,从而顺势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如此,便为学生打造了生动、适宜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刺激并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和思维等多重器官,使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投身于对知识的探究中。
        五、注重知识迁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文言文字词的意义和运用虽然与现代文相比有很大不同,但是它们在很多文言文中却是通用的,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一篇文言文的教学,而是应当把不同的文章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相同的字词在不同文章中的运用是否相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达到化繁为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目标。
        例如,以《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中涉及到诸多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等,省略句有“聚室而谋”“杂然相许”,被动句有“帝感其诚”……这些特殊句式都是文言文中特有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特殊句式的结构进行详细讲解,并将这些句式的运用与现代文相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二者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句式的结构,从而在阅读其他篇章的文言文时能够凭借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文章。如此,便实现了不同篇章的串联,增强了文言文之间的内在练习,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又如,以《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作者在被贬之后通过寄情山水的形式来排解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得志。文章不仅语言有很大的特色,即骈散句相结合且多为散句,且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比如有名词做状语的,“山行六七里”;有名词做动词的,“名之者谁”等等。除此之外,文中还出现了较多的“而”字,并且意义也不尽相同,有表示并列的,并表示承接的,还有表示修饰和转折的……这些特殊的语言知识点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指出并详细讲解的,从而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而学生在其他篇章中遇到类似的字词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其意义所在。如此,便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技巧得以不断丰富和扩充起来,夯实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储备,对推动文言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本文从课前预习、朗读教学、营造情境以及设置学习小组几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当然还不够具体和完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究更多更为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为最终实现高效化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维.初中文言文教学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2]王连海.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
        [3]郑方.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四部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