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乾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文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500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就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仅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在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做好课前准备,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互动”“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现代化”这几方面,对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前;主体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学生必须充分把握好小学这一阶段,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打好基础。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积极性不强等等。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总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策略,为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下面,本文便对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学生。在课前,学生要积极地进行预习。有效的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对于新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和教师配合,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当然,在课前,教师也要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
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平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在预习这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任务和问题等,让学生可以在任务和问题的引导下去开展预习,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对学生说“预习一下相交与平行这节课”,这样简单的话语难以促使学生重视预习,很有可能让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为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计预习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完成。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的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了解,了解不同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能力等,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互动
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堂,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搞反这一点,将课堂变成教师中心的课堂,这就难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在新课改要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去学习。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去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对于数学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给予学生二十分钟左右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结合教材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讨论围绕问题开展,从而避免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的定义、特点”,让学生去比较长方形和三角形,从而尝试思考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对于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行引导。
而在小组中,不同学生可以负责不同的任务,由小组长进行监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之后,各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对于本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加强组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群策群力,实现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进行补充总结,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三、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意味着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去积极学习。大部分小学生都是以兴趣为学习的基础的,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很难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融入游戏这一形式,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注意把握游戏的时间和节奏等,不能让学生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切实促使学生通过游戏实现知识学习与巩固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购物游戏,即在一些物品上贴上“小数价格”,如文具盒10.5元,铅笔0.4元一根,然后要求小学生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等去进行买与卖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得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的游戏,比如让学生猜一猜硬币的正反面,猜一猜骰子的点数等,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使其可以积极参与课堂。
四、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现代化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不足,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抽象的图形几何知识的时候,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就会造成数学难教难学的被动局面。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知识。可以说,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已经进入了大多数的学校中。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一些图片和视频等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掌握数学。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利用动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同时,在教学比例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去对比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区别,让学生从直观上去理解。这比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展示圆柱和圆锥体展开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图形几何知识进行掌握。可以说,多媒体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为教学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它应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喧宾夺主,是否使用应取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气息,而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总而言之,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好的一门学科,而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在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策略、资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的氛围,将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有效,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有所得,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成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感悟[N]. 发展导报,2017-12-29(028).
[2]王秀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N]. 发展导报,2017-12-12(026).
[3]郑势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