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谢军
[导读] 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教师应深入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运用方式
        谢军
        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
        摘要: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教师应深入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运用方式。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创造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究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发挥微课的教育价值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借助微课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研究利用微课优化课堂导入环节的具体策略,同时,教师应关注微课在课内有效助学的方法策略,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果的提升;此外,教师应将微课作为课后知识延伸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知识预习与独立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实践方法;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进入现代化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微课内容精炼且针对性较强,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重点知识,值得教师对其运用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在借助微课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中的局限,为学生呈现生动可感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作为拓展学生学习资源,弥补学生知识漏洞的有效手段,运用于课内外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效果的稳步提升。教师在借助微课开展物理教学时,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将生活化场景在课堂中完整展示,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运用与联想。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物理教学时,应怎样借助微课助力物理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有效方法,并提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期能够不断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前微课导入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语言导入法,通过简单设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借助微课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教师可以依靠微视频提出物理现象,或向学生拓展物理背景知识,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微课在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运用方式。
        具体来说,教师可参考以下几步: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针对问题开展深入思考,独立完成微课中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以问题为学生课堂听讲知名核心与方向,使学生快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开展微课导入教学前,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要能够符合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微课形式的课堂导入学习感受道,认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各项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在课堂小测中获得较高的成绩。此外,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来录制微课导入视频是,应基于学生现阶段物理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分层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微课形式来细化课堂主要学习内容,再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知识开展探究,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彰显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效方法,通过微课的形式开展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提前掌握和明晰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步骤,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为课堂高效进行做好充分准备。由此可见,通过微课开展物理课前导入能够促进学生听课效果的提升,对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具有关键作用。
二、课内微课助学
        在物理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着眼于微课对课内知识拓展等角度,探索微课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提升的实施路径。教师能够借助微课这一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新形态的物理课堂,创造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感。同时,微课也能够为学生高效掌握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新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助力课堂教学过程,将多样化的信息融入微视频中,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增加视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在微课任务设计中,应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探究知识。在问题设置方面教师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一个难点划分为若干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逐个突破,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明确,使学生脑中的物理知识框架逐渐丰满起来。
(一)生动呈现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物理现象有些不能在课堂中呈现,一是由于教学用具与时空局限,而是由于有些实验并不能通过肉眼实际观察到变化,三是一些实验吐过在课堂中演示存在安全威胁。因此,对这样的物理知识与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形式为薛恒生动还原实验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对物理现象形成深刻印象。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解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借助微视频的方式,由于课堂教学场地的局限性,教师无法将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来。但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视频,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点形成感性认识。
(二)重点攻克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即使教师在课上反复强调和讲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依旧不够牢固。这是由于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原理导致的。据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展示生动的视频或动态演示图,学生就能对物理知识形成具象认知,从而快速掌握重点知识,教师也能够收获良好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授“电流电路”等物理知识时,总有一部分学生看实验演示(动态)好像懂了,遇到具体电路图(静态)就想象不出来。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观看演示视频,动态电路问题涉及到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制作压实动画,并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微课进行反复观看,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部分知识。
三、课后微课延伸
(一)补充课本内容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物理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使人们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教师应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多样化的物理现象,这单单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借助微课做好物理课本知识延拓展与补充的工作,激发学生在大千世界中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前后延伸课堂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展物理复习往往都是翻阅教材,这样的预习方式较为低效。因为学生仅仅依靠阅读的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据此,教师可以基于微课与互联网,将录制好的微视频上传到师生云互动平台,并引导学生在云平台中通过微课来进行知识预习。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对物理知识进行初步思考,并对下节课所学知识形成完整认识。在微视频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几个预习的小任务,使物理课堂向前延伸。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能够让他们足不出户进行听讲,并通过反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来及时有效的开展知识复习,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前后延伸。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微课的运用,通过不断增加微课的运用总结适合学生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微课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对物理课堂进行有效设置,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高效掌握知识,不断增加物理学习技能。同时,教师应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2]刘文芳,陈会源.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9):49-51.
[3]陈佳亮.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电阻的测量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