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614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构建有效课堂是广大教师追求的共识,实施有效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课堂教学质量虽有所提升,但深入其中则不难发现,有效课堂的构建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就从目标设计、情境创设及合作学习三方面着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以简要分析,以望加快推进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目标;生活;合作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检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高质的重要标准。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大限度地发展与进步,教师首先应转变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继而在明确化学课程性质及价值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一、紧扣化学课程标准,重视课堂目标设计
目标设计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被易忽视,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紧扣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使其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为做到有的放矢,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一节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2.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并产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适切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知识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和内涵提升。只有将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以便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使学生得以真切体会化学与生活的高度相关性,以此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物质的量》这节之初,我先是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了温度、长度、质量等物理量对衡量各种量的大小的重要作用。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理量?”在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简单回答后,我继续问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购买食盐的?”学生答道:“买食盐是论斤论两,比如买一斤食盐。”于是,我继续引导道:“买食盐是将微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物体集合成大量可称的质量。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微粒的呢?”如此,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推动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教师必须要勇于突破应试思维定势,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以实现化学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
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这节时,我先是根据一些生产、生活实例列举了不同能量的转化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有的实验药品和器材,体验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热量变化,并共同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现象和结论。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有效课堂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同时注意对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使其充分彰显素质教育内涵及实质,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及发展特点的道路,以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郭维通.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30):337-338.
[2]韦德鲜.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0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