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孙立红
[导读] 思维能力不同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它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及捕捉学生的反应能力
        孙立红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第一中学   151500  
        摘要:思维能力不同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它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及捕捉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只能是学生思维能力到位,他的做题灵敏性会大幅度提高,他的随机应变能力及一题多解能力会快速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思维灵活性 数学教学
        一、教学中要举一反三,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习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解题是学生培养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必须从教材的整体上去认识习题和内容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能力的根本上去设计习题,讲授习题。
        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在讲立体几何“面与面互相垂直——二面角”一课时,曾组织了一堂习题课,复习了有关知识和方法后,安排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阶梯题组”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情况如下:我首先给出一个习题让学生们求解。
      
        教学时我只提了两个问题:
        (1)画出合乎题意的图形;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领悟数学的真谛
   在数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它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要生疑。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地方是可以质疑的如:好像条件不足;可能题目本身有错等。我们要抓住这些疑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1、求过直线的交点,且过原点的直线方程。
   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在教室巡视,有一位学生问我,两式相加就是要求的直线方程,对不对?
        师:大家完成了吧,直线方程是什么?(大家说是)有的同学提出:把已知的两个方程相加正是所求的方程,大家很惊讶,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否偶然?
        生1:是偶然的,因为两方程相加常数正好为零,所得直线恰好过原点,若把直线为两式相加就不会有上面的情形了。
        生2:是偶然的,两个方程相加,怎么就知道就过原来两直线的交点呢?
        师:表面上看起来,随着方程的形式,点的坐标的不同,方法的不断变化,但其中确实有必然的因素存在。
        必然因素:两直线的方程相加的意义是表示一条新直线,这条直线经过原来两条直线的交点,我想这道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有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方法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藕联关系去探索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不落俗套,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性质的思维方法。
        1、充分利用“变式”教学,使学生克服静止,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以上问题及其变换,必然迫使学生不断更换应用知识的范围和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增强了应变能力,沟通了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点斜式、斜截式以及中点坐标公式,互相垂直两直线的斜率间的关系,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知识。
        2、鼓励学生提问,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其灵活性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坚决改掉填鸭式教学方式,教与学的问题,教是引导,学是目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发问,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老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祝楠.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000(012):1-5.
        贺志星.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